陳吉寧談如何破除綠色貧困:要突破眼前和短期利益局限

2016-03-11 11:34:49|來源:國際在線|編輯:邱觀史

  國際在線消息:3月11日10時,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新聞中心在梅地亞中心多功能廳舉行記者會,邀請環境保護部部長陳吉寧就“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的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的提問。

  雲南廣播電視臺記者

  去年習總書記到雲南考察時要求雲南要爭當生態文明建設的排頭兵。綠色生態可以説也是雲南最大的優勢和核心競爭力,但是現在一些地方綠色貧困的問題還是比較突出的。我想請問部長,您如何理解綠色貧困?我們應該如何破除綠色貧困,真正做到既有綠色又有發展?謝謝。

  陳吉寧

  消除貧困和保護環境是世界可持續發展領域的兩大核心問題。對中國而言,消除貧困、實現共同富裕也是我們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我們黨肩負的重要使命,保護環境、改善民生是建設美麗中國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內在需求。中西部地區在我國既是扶貧開發的重點區域,又是生態環境的敏感區域、脆弱區域,所以這個地區在“十三五”期間要面臨補足兩個突出短板的問題,一是貧困短板的問題,二是環境短板的問題,核心還是要處理好保護和發展的關係,要突破眼前和短期利益的局限,統籌好當前和未來、短期和長遠、經濟與環境的關係,在適度開發減少貧困的同時,也為貧困地區留足持續發展的生態資本,走出一條發展經濟、消除貧困、優化環境的新路子。

  陳吉寧

  去年11月,大家注意到中央召開扶貧開發工作會議,會議上把堅持保護生態、實現綠色發展作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六大基本原則之一,要求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這些為下一步如何解決好西部在脫貧過程中、在發展中解決好環境問題指明瞭方向。從環保部的角度看,主要有三個方面要加大力度:

  陳吉寧

  一是大力推動結構調整,加快綠色發展,嚴守生態紅線。我們在這些地區,在發展中要避免東部污染的産業進駐到這個地區,要守住一些非常必要的生態空間保護區。二是實施退耕還林還草、天然林保護、濕地保護與恢復、退牧還草等重大生態工程,提高貧困人口的參與度和受益水準。三是要加大生態統籌力度,建立統籌推進環保與扶貧的制度體系,增加這些地區重點生態功能區的轉移支付,開展貧困地區生態補償綜合試點,要健全公益林的補償標準動態調整機制,完善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通過好的生態補償機制來引導和鼓勵這些地區的群眾走向生活富裕、綠色發展之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