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系統闡述非公經濟傳遞新信號

2016-03-12 00:16:46|來源:新華網|編輯:楊玉國

  新華社北京3月11日電(記者葉鋒、程士華)8日公佈的《毫不動搖堅持我國基本經濟制度 推動各種所有制經濟健康發展》,是此前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民建、工商聯界委員聯組會上發表的重要講話。代表委員和觀察人士認為,講話給非公經濟發展提供了“定盤星”、提出了新期待,相信也必將給非公經濟人士帶來更多獲得感。

  “定盤星”

  在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重申了“三個沒有變”:“非公有制經濟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沒有變,我們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方針政策沒有變,我們致力於為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環境和提供更多機會的方針政策沒有變。”

  統計數據顯示,我國非公有制經濟佔GDP的比重已超過60%,對稅收和就業貢獻率已分別超過50%和80%。

  全國人大代表、安徽天方茶葉集團董事長鄭孝和説,當前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總書記的講話不僅鼓舞了民營企業家士氣,也激發了企業家擔當精神,提振了企業家的自豪感。”“總書記這次講話,是對廣大非公有制企業的一次鼓舞和動員。”全國政協委員、奧盛集團總裁湯亮説,新常態下我們對民企發展的預期更加明朗、前景更加看好,“決不能被暫時的困難壓倒,要在攻堅克難中加快企業轉型升級”。

  不少民營企業家代表委員談到,“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三大戰略,民營企業可以深度參與其中。此外,我國“十三五”規劃建議提出了50項重大舉措和300多項具體措施,也都為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提供了重大機遇。

  全國政協委員、泛海控股董事長盧志強説,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的民營企業就是一次次克服困難走過來的,當下堅定信心最重要。“未來五年,幾億人的養老問題市場潛力有多大?7000萬人的脫貧會帶來多少投資和消費的機會?體制的正能量就在這裡。我們怎麼會沒有信心?”他説。

  “新期待”

  總書記在講話中對民營企業提出了新期待和新要求,“民營企業應該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創新創造精神,正確認識、積極適應新常態,爭取新常態下的新作為、新提升、新發展。”“非公有制經濟要健康發展,前提是非公有制經濟人士要健康成長。”

  “違法的事堅決不做,虧心的事堅決不做。”全國政協委員、正泰集團董事長南存輝在10日政協全體會議上作大會發言時説,既要守住法律誠信底線,堅決不踩紅線;又要自覺履行社會責任,做成熟的受社會尊重的企業家。

  今年兩會,全國政協委員、復星集團董事長郭廣昌的提案之一是關注扶貧,建議在脫貧攻堅中發揮民企産業導入作用,併為民企參與脫貧攻堅的幫扶工作給予指導。他説,很多民營企業都有很強的“家國情懷”,要把個人幸福感的來源從“讓自己生活得更好”轉變為“可以為這個國家和這片土地做什麼”,從而為中國發展創造不竭動力。

  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市工商聯主席王志雄説,我們需要飲水思源,通過對我國民營經濟發展及壯大歷程的回顧,進一步增強對黨領導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和改革開放道路的信念;同時,要盡責自律,注重“非公經濟人士健康成長”這一工作前提,進一步倡導義利並舉,履行社會職責,增強理想信念,更加嚴於律己,提高自覺性。

  “獲得感”

  十八大以來,我國連續出臺了一批政策措施,形成了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政策體系,非公有制經濟發展面臨前所未有的良好政策環境和社會氛圍。

  但一些代表委員反映,政策執行中“玻璃門”“彈簧門”“旋轉門”問題依然存在,一些政府部門“門好進”“臉好看”但“事難辦”,不少企業還享受不到改革紅利。

  全國政協委員、中央黨校黨建部主任王長江説,總書記的重要講話不僅高度肯定了非公經濟來對改革開放成就的巨大貢獻,也為民營企業家在政治、經濟、社會三個方面都提供了可期的前景。

  習近平總書記要求,一方面要完善政策,增強政策含金量和可操作性;另一方面要加大政策落地力度,確保各項政策百分之百落到實處。“各地區各部門要從實際出發,細化、量化政策措施,制定相關配套舉措,推動各項政策落地、落細、落實,讓民營企業真正從政策中增強獲得感。”此外,還強調“對有貢獻的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做適當政治安排是一項重要工作”。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健全並嚴格執行工作責任制,確保各項政策和任務不折不扣落到實處。健全督查問責機制,堅決整肅庸政懶政怠政行為,決不允許佔著位子不幹事。

  “落實政策要精,不求多,但求管用;要準、實,真正起效果。”全國人大代表、三胞集團董事長袁亞非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