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為留守兒童撐起一片艷陽天

2016-03-11 19:31:38|來源:未來網|編輯:楊玉國

  在3月10日下午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新聞中心舉行的記者會上,教育部部長袁貴仁表示,農村留守兒童是我國在城鎮化過程中出現的一個新群體,社會各界都應伸出關愛之手,使他們能夠像其他兒童一樣,安全、健康地成長成才。

  兒童是祖國的花朵,也是祖國的未來。然目前全國有6000多萬留守兒童,處於義務教育階段的就有2400多萬,其學習、生活著實令人揪心。事實上,由於留守兒童遠離父母、親情缺失、監護不週,也的確衍生出了一些新問題,甚至出現了一些被傷害的令人痛心的事件。如果不及時採取有效措施解決他們身上出現的問題,這些祖國花朵們就難以在平等、和諧的環境中健康成長。

  2013年5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就曾來到北京市少年宮,同全國各族少年兒童代表共慶“六一”國際兒童節。一些來自革命老區的少年兒童和農村留守兒童、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向總書記訴説著自己的心願,習近平頻頻點頭,説我此刻的心願就是你們都心想事成。2015年6月16日至18日,習近平總書記貴州調研時再次強調,要關心留守兒童、留守老年人,完善工作機制和措施,加強管理和服務。

  當然,要解決農村留守兒童問題僅僅靠社會慈善和公益遠遠不夠,必須依靠政府和教育部門同時發力。可以由政府牽頭,由教育部門負責做好留守兒童的安全、健康、成長監管工作,例如給留守兒童建立自己的學校,配備專業的老師,增強對留守兒童的教育監督、教育效果檢查等等。更重要的還是,家長一定要盡到父母的教育責任,做到常回家看看、常給孩子必要的親情教育。

  在農村留守兒童成長中,學校也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比如説,除了在校內學習知識外,也可以由教師帶留守兒童去法院、檢察院、公安等部門學習法律常識,讓他們具有法治意識。著眼于留守兒童健康成長,學校還應深入了解每個留守兒童的家庭背景,了解誰是孩子的監護人,周圍的鄰居、親戚朋友誰在關照他,等等。及時與家長溝通、聯繫和合作,告知家長孩子在學校的學習生活狀況和表現,對於留守兒童健康成長意義已經不言而喻。

  就現實而言,一邊是大量留守兒童急需幫扶,一邊是社會愛心人士獻愛無門,建立一個高效、誠信的聯繫平臺已經勢在必行。而當前互聯網已逐漸普及,再加上其具有的即時性、互動性、開放性等特性,無疑能夠搭建起這個平臺。有條件地區可由政府相關職能部門實施,也可依託民間組織來主導,利用網絡收集留守兒童及擬幫扶人員信息,讓更多的人加入愛心行列,也讓更多的留守兒童享受到更多的愛心滋潤。

  歸根溯源,留守兒童現象出現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農村經濟發展滯後。有條件的地區若能發展村鎮企業,吸收農民工就近就業,問題也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得到緩解。而周邊地區企業若能加大投入,減少與經濟發達地區工資及福利待遇的差距,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留守兒童問題。畢竟群眾就近就業不僅能夠解決企業用工問題,更能兼顧家庭孩子,有利於人員的穩定與社會的和諧。

  其實,對於留守兒童問題國家也曾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三年前教育部等五部委就聯合出臺了《關於留守兒童關愛問題的意見》,今年2月國務院也出臺了《關於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的意見》。再加上各地結合實際制定留守兒童關愛工程實施方案,留守兒童學習生活條件已經有了很大改善。著眼于未來,各地各部門、有關學校包括社會有關群體就應更加努力,為留守兒童織牢“關愛網”、“保護網”。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指出:實現我們的夢想,靠我們這一代,更靠下一代。當前解決留守兒童問題已經刻不容緩,必須充分發揮家庭、企業、社會、政府責任,在強化家庭監護主體責任同時整合社會資源,千方百計營造兒童優先、關愛兒童的良好環境,幫助他們解決成長的煩惱,使幾千萬留守兒童能像所有的兒童一樣安全、健康成長成才。

  (白軍芳 哈佛大學博士後、西安工業大學教授、未來網特約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