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特別論壇"在京召開 探討供給側改革如何發力

2016-03-11 19:39:21|來源:國際在線|編輯:楊玉國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楊歡):由央廣網主辦、優步協辦的“發力供給側改革 推進結構性升級”2016兩會特別論壇3月11日在京召開。參加今年兩會的幾位代表委員以及來自企業界、學術界的嘉賓就如何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各抒己見,從不同維度對這一兩會熱詞進行了深度的剖析。

  國家發改委投資司司長許昆林從投資領域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行了分析。許司長指出,投資對經濟增長兼有供給和需求雙重效應,是供給側和需求側兩端發力的重要引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核心在於確保投資的合理有效性,從而保證拉動的需求是有效需求,形成的供給是有效供給。他表示,投資領域供給側改革的主要任務有三方面:一是改善制度供給,健全體制機制;二是推動結構調整,培育發展動能;三是創新投融資方式,增加公共産品和服務供給。

  全國政協委員、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院長賈康指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是“貼標簽式”的新概念,而是一個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理論密切聯繫實際的轉軌創新。供給側改革不是所謂的搞“新計劃經濟”,而是堅持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總體發揮決定性作用,在這個前提下要把有效市場和有為、有限政府相結合,實現中國“守正出奇”的現代化趕超。

  賈康指出,在供給側的五大要素(勞動力、土地及自然資源、資本、科技和制度)中,前三項要素的支撐力正在衰減,引領中國的經濟“新常態”發展必須更多依靠後邊的兩個要素,即科技和制度,要依靠科技第一生産力和制度改革帶來潛力釋放的“最大紅利”。

  賈康認為,發揮科技和制度這兩大要素的潛能應做到以下幾點:合理地調整人口政策,優化勞動力供給和人口結構;積極地推進土地制度改革;深化金融改革,使間接、直接融資産品多樣化,服務實體經濟升級換代;實施教育改革破解“錢學森之問”,依照科研規律釋放科技創新潛力;減輕企業成本,激發微觀主體活力等等。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陳文玲談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核心在於“結構”二字。她解釋説,改革任務中包含的去産能絕不是物理意義上的“消滅和摧毀”産能,而是産能的優化升級和更新迭代。先進的産能要保護、要支持,而真正應該淘汰的是高污染、高消耗的産能以及從國際國內市場需求來看絕對過剩的産能。所以,供給側改革的核心是結構性改革。

  “兩會特別論壇”是央廣網每年在全國兩會召開期間舉辦的論壇,論壇主要針對兩會期間熱議的重大話題進行討論,旨在提供一個會場外的交流平臺,讓議題得到更充分的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