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平:讓綠色成為“十三五”生活新模式

2016-03-12 15:22:31|來源:中青在線|編輯:王瑞芳

  十八屆五中全會首次提出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在今年兩會期間頻頻出現,是今年“兩會”的熱門話題,不僅成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們關注的焦點,也成了各大媒體爭相報道的熱點。尤其是“綠色”發展理念,人們不但在關注,也是在更多的思考,如何讓“綠色”走進我們的生活,成為“十三五”發展的新模式。

  3月10日,習近平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青海代表團的審議時強調,一定要生態保護優先,扎紮實實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生態文明建設寫進了“十三五”規劃,是“十三五”規劃的重要內容之一,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成了中國的基本國策,這部五年規劃實質上就是一部綠色規劃,充分體現出綠色發展理念。

  綠色是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也是人民對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體現。綱要明確提出,今後五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之一包括:生態環境品質總體改善,生産方式和生活方式綠色,低碳水準上升。沒有好的生態環境,縱然腰纏萬貫,也感受不到生活的美麗。綠色發展是建設美麗中國,實現全面小康社會的先決條件。綠色發展作為"五大發展理念",正是順應人民群眾的要求,順應時代的發展。

  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深刻地指出,我們要清醒認識保護生態環境、治理環境污染的緊迫性和艱巨性,清醒認識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真正下決心把環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態環境建設好,努力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産生活環境。習近平説“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這個多年來堅持的發展觀念用兩個字表述,就是“五大發展理念”的“綠色”理念。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産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産力。粗放式的發展方式,也在資源環境方面付出沉重代價。面對一些地方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以及資源約束趨緊的嚴峻形勢,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高瞻遠矚,將建設生態文明、推進綠色發展融入治國理政宏偉藍圖。

  “十三五”期間,我國的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必須要步入循環、低碳的綠色化軌道,加快構建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生産方式和消費模式,才能保證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可持續、有後勁。要用“綠色”來指導實踐,讓“綠色”成為行為標準,用"綠色"來進行發展,加速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把“生態保護+産業發展”作為經濟發展的新模式和新方向,發展循環經濟,發展特色産業,促進了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良性互動、和諧協調。

  “經濟發展新常態下,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傳統發展方式已不可持續,綠色競爭力已成為決定企業生存的關鍵能力之一。”有代表這麼認為。決勝全面小康,落實好綠色發展理念是強勁的推動力。只有把綠色發展理念深入到腦子裏,落實在社會和經濟發展過程中,才能讓中國的經濟持續、穩定地發展,永葆後勁不衰,取得決勝全面小康社會的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