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司法公正成為正義之源

2016-03-13 21:39:16|來源:中國青年網|編輯:韓基韜

  今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聽取“兩高”工作報告。新京報記者注意到,在最高法和最高檢的工作報告中,都提到了陳滿案。最高法工作報告中説,依法糾正陳滿故意殺人、放火案等一批重大冤錯案件,從中深刻汲取教訓,健全冤錯案件有效防範、及時糾正機制。最高法工作報告附件仲介紹,此案係最高人民法院指令浙江高院異地再審並依法糾正的錯案。(3月13日《新京報》)

  “兩高”工作報告同提一個案件,足見其代表性與典型性。陳滿案的典型性還在於,陳滿是國內已知服刑時間最長的蒙冤者;最高檢把這個案子當做一個錯案提出抗訴,這是史無前例的;海南省高院副院長代表海南省高院向陳滿鞠躬道歉……無論是“深刻汲取教訓”,還是“依法糾正錯案”,陳滿案都要成為促進司法公正的新起點。典型的冤案重審與昭雪,“遲來的正義”恰恰是一種鞭笞。一起起疑案再查與冤案昭雪,既是司法進步的見證,又要成為司法反思的契機。

  謹記“不敗壞源頭”的司法責任。英國思想家培根説過:“一次不公的裁判比十次犯罪為禍尤烈,因為這些犯罪的舉動不過弄臟了水流,而不公的裁判則把源頭敗壞了。”鋻於此,“不敗壞源頭”是司法的底線、法治的底線,進一步講,司法實踐必須追求與擔當法治正義的源頭、社會公正的源頭,或者説,讓司法成為正義之源,正如有關人士所指出的,唯有對生命敬畏、對程式尊重,肩扛公正天平、手持正義之劍,才能繪就一幅法治中國建設的美好圖景。

  法治中國的建設,依法治國的推進,都離不開司法公正。司法公正不能“既往不咎”,司法領域存在的問題必須從一個個疑案的反思與糾正中得到徹底改變。如果現階段不能夠解決“雪中送炭”問題,司法也難以實現為法治中國“錦上添花”。如果説,遲來的正義也具備“正義基因”,那麼,公眾更期待著今後不讓正義成為“遲來的愛”。

  司法公正只有進入新常態,才能開啟司法的正義之源。“疑罪從無”等理念要銘刻于司法全過程,成為今後一切司法實踐的重要準則。曾經為多起冤案涉案者辯護的朱明勇律師認為,越來越多得到平反的冤案貫徹了“疑罪從無”的理念,這跟四中全會強調依法治國、推動冤假錯案責任倒追等大背景都密不可分,而新刑訴法中對證據規則的修訂也將進一步推動“疑罪從無”冤案的平反。有人稱,疑罪從無是冤案平反的新“密碼”。事實上,疑罪從無更要成為司法新常態的法治共識。(李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