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委書記:“鋼鐵之城”與“康養之城”的融合之變
原標題:張剡:“鋼鐵之城”與“康養之城”的融合之變
張剡做客川網會客廳
張剡:全國人大代表、中共攀枝花市委書記
四川新聞網北京3月13日訊(川網集團全國兩會報道組記者 董焦 陳淋 攝影報道)
“重點抓好鋼鐵、煤炭等困難行業去産能”、“推進多種形式的醫養結合”,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全國人大代表、中共攀枝花市委書記張剡收穫了這兩方面和當地産業發展密切相關的內容。
“是機遇,也是挑戰。”3月13日,在接受四川新聞網記者專訪時,張剡如是總結,“鋼城”和“康養之城”都是攀枝花的城市名片,“是一個體的兩個面,它們所代表的相關産業都是攀枝花科學發展、轉型發展所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撐。”
從“鋼鐵之城”到“康養之城”,攀枝花這座城市的內涵正在發生前所未有的改變。
去産能:“鋼鐵之城”走上轉型升級之路
著力化解過剩産能和降本增效。重點抓好鋼鐵、煤炭等困難行業去産能,堅持市場倒逼、企業主體、地方組織、中央支持,運用經濟、法律、技術、環保、品質、安全等手段,嚴格控制新增産能,堅決淘汰落後産能,有序退出過剩産能。
——《政府工作報告》
“鋼鐵之城”是攀枝花曾經最重要的城市名片,以鋼為城,恰如其分地概括了鋼鐵産業在這座城市的支柱地位。而隨著市場的演變,鋼鐵、煤炭等困難行業已是此次改革的重點。
儘管已經淘汰關停高污染、高耗能的煤炭、鋼鐵相關企業45家,並引導鋼鐵大戶轉向附加值更高、資源消耗更少、環境代價更小的釩鈦産業,但“當前,我市化解過剩鋼鐵産能的壓力依然很大。”張剡表示,三方面原因制約著去産能的進程。
攀枝花鋼鐵産業中高端産品較少,結構調整任務重。張剡分析道,當地在重軌、家電用鋼板、汽車用鋼、冷軋板、含釩鋼筋等方面具有比較優勢,但這些産品在工業品總量中佔比並不高,“受國際礦價下跌及鋼鐵行業不景氣影響,我市資源優勢在一定程度上變成劣勢,尚需開發更多中高端産品、調整優化産業結構,但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同時,建築鋼材整合難度較大也制約著調整結構的進程。張剡表示,當地螺紋鋼、盤圓鋼筋等中低端産品生産企業急需整合,但由於整個鋼鐵市場不景氣,企業投資意願不強,攀枝花冶控實業有限公司要進行實質性整合難度還很大。
此外,由於當地鋼鐵行業涉及人員較多,安置成本高,且個別企業還存在欠薪、欠息、欠社保等情況,産業淘汰整合的難度很大。
但攀枝花對此態度堅決。“面對鋼鐵全行業産能過剩,近年來我們一直在努力去産能、降成本、增效益。”張剡介紹説,“十二五”以來,攀枝花市已淘汰各類小高爐、電爐、沖天爐等設備27台(套),淘汰落後鋼鐵産能120萬噸,“目前産能為年産鐵650萬噸、鋼620萬噸、鋼材550萬噸。”
張剡介紹,除此以外,該市鋼城集團、祥安軋鋼、新冶工貿、宇泰軋鋼等4戶地方鋼鐵企業參與了“四川省地方冶金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整合,已註冊成立攀枝花子公司(攀枝花冶控實業有限公司),尚待進入實質性整合階段。
截至目前,攀枝花以鋼鐵為主的工業經濟佔GDP比重從以往的90%下降到了如今的70%,以健康康養帶動的服務業佔GDP比重已經提升到25%左右。
“打造‘鋼城’或者用我們的話説叫打造‘釩鈦之都’,和打造‘康養之城’是並行不悖、同時進行的。”張剡表示,工業是強市之本、興市之源,對於攀枝花這樣一座資源成熟型工業城市而言,工業無可取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不言而喻,推進資源綜合利用、延伸産業鏈、做強工業經濟,既是新常態下保持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的迫切需要,更是增強核心競爭力、推進城市轉型的客觀要求,“我們必須始終堅持工業強市戰略不動搖,全力推動‘鋼城’提檔升級,加快建設‘中國釩鈦之都’。”
調結構:“康養之城”要走綠色發展之路
織密織牢社會保障安全網。繼續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標準。各地要切實負起責任,確保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制定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辦法。開展養老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推進多種形式的醫養結合。
——《政府工作報告》
值得一提的是,攀枝花這座曾經的“鋼鐵之城”,現在又有了另一個形象——“康養之城”。在張剡看來,這是一條綠色發展之路,“鋼城和康養之城是一個體的兩個面,都是攀枝花的城市名片,它們所代表的相關産業都是攀枝花科學發展、轉型發展所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撐。”
他表示,攀枝花過去因鋼而建、因鋼而興,到目前鋼鐵産業在全市國民經濟體系中仍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近年來,我們著眼構建多元支撐、推進城市轉型,大力發展陽光康養産業,康養勝地的城市品牌日益打響,受到省內外越來越多遊客的喜愛和青睞。”
“服務業是富民産業,健康養老産業是隨著我國逐步步入老齡社會而興起的新興先導型服務業,是未來服務業發展的一個重點。”張剡表示,攀枝花氣候獨特、光熱充沛,溫度、濕度、海拔高度、優産度、潔靜度、綠化度“六度”正處於最適於人居的範圍,發展康養産業的條件得天獨厚,“近年來,我們立足光熱氣候資源優勢,把發展陽光康養産業作為推進城市轉型升級的重要一環,加快完善基礎設施,積極引進台灣、日本、泰國、歐美等先進康養模式,大力推進花舞人間、普達陽光、海棠藍灣等康養項目群建設,取得了顯著的階段性成效。”
據介紹,2014年以來,攀枝花先後成功舉辦了首屆中國康養産業發展論壇、第六屆四川國際自駕遊交易博覽會、首屆四川省養生旅遊節,被評為中國最佳養老50強城市、中國十大避寒旅遊名城,被納入中國大香格里拉旅遊推廣聯盟、中國自駕遊目的地試點城市,被評為全省首個養生旅遊示範基地,知名度、影響力和經濟效益持續提升。
“2015年,到攀過冬康養遊客突破13萬人次;2016年春節‘黃金周’,接待遊客129.5萬人次,旅遊收入達到10.49億元。事實證明,發展陽光康養産業是我們無比正確的選擇。”張剡表示,攀枝花將沿著這條路堅定不移走下去,努力創建中國陽光康養旅遊城市、中國陽光康養産業發展試驗區,加快把攀枝花建設成為聞者嚮往、來者依戀、居者自豪的生活居住、度假旅遊、養生康養天堂。
張剡表示,推進三次産業相融互動是未來産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必然選擇,“近年來我們在這方面也做了一些努力,比如工業減排為發展服務業提供更優質的環境,在發展服務業中開發一些工業旅遊線路、製造一些金屬類旅遊紀念品等,總的來看深度還不夠、層次還不高,今後要持續用力,推動三次産業更好地融合發展,共同支撐攀枝花科學發展、轉型發展。”
推進重點工作:2016年 讓“康養之城”更“名副其實”
“2016年,我們將在過去幾年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設施建設、品牌打造和宣傳行銷,全面提升接待能力和水準,著力吸引更多關注的目光、更多康養的人群。”談及2016年的重點工作,張剡介紹説,結合攀枝花市“十三五”規劃綱要,該市將編制完成《中心城區養老服務設施佈局規劃( 2015-2025)》,明確力爭用3年左右時間,使全市康養服務設施能滿足外地來攀的康養人員需求。
與此同時,攀枝花也將大力開展社會化康養設施建設和服務,推廣以台灣敏盛(台灣模式)、菩提苑(日本模式)、普達陽光國際康養度假區(大型康養機構模式)、米易陽光車旅休閒度假中心(康養綜合體模式)為代表的康養建設模式。“突出抓好總投資150億元的紅格陽光溫泉康募旅遊壤鎮建設,加快打造集養、醫、遊、購等於一體的康養示範基地。”張剡表示,在加快吸收轉化外地先進經驗和做法之餘,重點是探索建立康養産業發展的“攀枝花模式”。
“在智力合作層面,攀枝花將加強與西南交大國家老齡科學研究院(全國四個老齡研究基地之一)的合作,推動市、校《康養合作協議》儘快落地實施,共同建設西南交大一攀枝花陽光康養産業研究院(攀枝花康養産業大學)。”張剡介紹説,雙方將共同開展康養産業人才培養,共同打造攀枝花陽光康養産業鏈,儘快將攀枝花市建設成為國內康養産業領域重要的研發基地、成果轉化基地、産業示範基地、人才培養基地和國際交流合作基地,為全國、全省康養産業發展探索路徑、積累經驗。此外,攀枝花還將力求解決異地就醫結算問題,為康養産業提供醫保政策支持,解決康養遊客的後顧之憂。
張剡表示,攀枝花將精準對接國家和省專項資金投向,重點抓好向國家和省發改委申報的72個健康養老産業項目建設,通過每年建設一批康養産業項目,推動“十三五”期間全市康養産業大發展,“我們要積極申報四川省醫養融合試點城市,總結推廣4種具有攀枝花特色的醫養融合服務模式,深化與北京西城區、成都市、華西醫院等在醫療服務與醫養融合方面的交流合作。”
“努力辦好全國首屆國際生態康養城市論壇、全省第七屆冬季鄉村文化旅遊節及我市的歡樂陽光節等節慶活動,力爭國際生態康養城市論壇的永久會址落戶攀枝花。”張剡表示,希望通過上述舉措推動攀枝花陽光康養産業得到質的飛躍,使“陽光花城·康養勝地”品牌更加響亮,逐步享譽全國、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