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加快發展"新經濟" 新媒:將成重要增長引擎
阿裡巴巴杭州總部大樓內景(彭博新聞社網站資料圖片)
原標題:中國加快發展“新經濟” 新媒:將成重要增長引擎
參考消息網3月14日報道 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3月9日刊發題為《“新經濟”將是中國重要增長引擎》的文章稱,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3月5日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必須培育壯大新動能,加快發展“新經濟”。
文章稱,“新經濟”的概念並不新,最早出現于美國《商業週刊》1996年12月30日發表的一組文章中。“新經濟”是指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信息技術(IT)革命以及由信息技術革命帶動的、以高新科技産業為龍頭的經濟。“新經濟”一詞早就在中國使用,高層也早就在講話中談及。不過,出現在年度政府工作報告中卻是首次。
“新經濟”在實踐中已經開始快速發展。美國、德國是領頭羊,中國這幾年“新經濟”蓬勃發展。美國有蘋果、谷歌、臉書,中國有阿裡巴巴、騰訊和百度。這也就決定上世紀90年代出現的“新經濟”概念的內涵外延都發生一些變化。比如,應該將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智慧化等作為“新經濟”的核心元素等。
當然,“新經濟”的核心本質沒有變,即IT革命、全球化、知識經濟、智慧化打造的新型製造業為一體的,低失業、低通貨膨脹、低財政赤字、高增長為特點的一種新經濟現象。“新經濟”是未來經濟發展轉型的大趨勢。
文章稱,凡是“新經濟”發達、發展快的地區,經濟抵禦風險的能力就強,經濟持續良性發展的動力就十足。美國就是最典型的代表。上世紀90年代後期美國經濟出現了夢寐以求的高增長、低通脹、低失業率的最佳經濟狀態。這是以互聯網為主導的“新經濟”的最大貢獻。
美國引爆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但在全球其他地區經濟仍在苦苦探底低迷之時,美國經濟卻率先復蘇,動力仍然來自於“新經濟”。
德國經濟能夠在2008年經濟金融危機後受到的創傷最小,同樣得益於“新經濟”對傳統製造業的革新和升級。德國工業4.0就是在此中孕育而生的。德國所謂的工業4.0是指利用物聯信息系統將生産中的供應,製造,銷售信息數據化、智慧化,最後達到快速、有效、個人化的産品供應。這就是“新經濟”。
文章稱,中國雖然在上世紀90年代美國“新經濟”時期沒有反應過來,卻抓住了本次“新經濟”的機會。雖然“新經濟”在製造業上尚需像德國一樣加力,但是在服務業上“新經濟”運用卻領先世界,百度、阿裡巴巴和騰訊在世界IT企業中也是舉足輕重的。電子商務、物流供應、O2O、互聯網金融等迅猛發展,大大促進了中國經濟發展。試想,如果沒有“新經濟”業態的大發展,那麼中國經濟下行壓力或更大。“新經濟”漸漸成為中國經濟的最強動力,而且後勁潛力非常之大。
在這個關鍵時刻,“新經濟”進入中國政府工作報告的意義非常重大,對中國經濟非常重要。“新經濟”必將迎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對待“新經濟”一定要有新思維。
文章稱,總之,無論從當前中國經濟現狀,還是從經濟發展長遠之計的角度看,發展“新經濟”都已經迫在眉睫了。通俗地講,“新經濟”就是中國一直追求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