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手記:中國范兒,就是這麼自信!

2016-03-15 15:35:45|來源:中國西藏網|編輯:谷士欣

  中國范兒,就是這麼自信!

  △ 全國政協第十二屆四次會議新聞發佈會場面火爆 中國西藏網 劉莉 攝

  中國范兒,就是這麼自信!

  △ 圖為3月3日政協委員姚明在天安門廣場被記者圍堵。鄭亮 攝

  3月14日,北京,天氣晴好,陽光燦爛。此刻,我又一次在人民大會堂門外排隊,等待入場旁聽政協第十二屆全國委員會第四次會議閉幕會。

  就像多年來一樣,記者的隊伍很長,還有不少記者手持肩扛各種設備,在人民大會堂的廣場前到處奔走隨時攔住他們感興趣的代表、委員進行現場感十足的採訪。偌大的廣場喧騰非常。

  中國范兒,就是這麼自信!

  △ 霍震霆被記者們團團圍住 中國西藏網 劉莉 攝

  站在隊伍中,我回想起3月3日全國政協會議開幕那天,也是這樣。不過,那天天氣不太好,有點霾。

  那天,在夾雜著相機快門聲的一片喧鬧中,我注意到不遠處有幾位外國記者正在做出鏡報道。我向一位熟悉的外媒記者做了個鬼臉,説:“信不信?某國的某媒體今天消息的導語肯定是‘3月3日,霧霾籠罩著北京,這座龐大古老的城市裏的一切都顯得混沌不清,而中國最重要的一年一度的政治會議就在這種壓抑的氛圍中再次登場。這似乎預示著面臨經濟下行的中國,一切都是那麼不確定。’”他大笑起來,表示贊同。

  我毫不懷疑我的預測的準確性。美國之音、紐約時報等外媒對中國“兩會”的報道的確坐實了我的這種預測。

  在紐約時報的描述中,中國官員在“兩會”上“噤若寒蟬”,對香港旺角暴亂、南海局勢、看病難、股票市場動蕩等話題“被封口”,甚至不少外媒還公佈了一份所謂來自宣傳部門的“禁止報道21條”。而這些卻都不是真的。

  雖然我不能就此武斷地説,這些外媒對中國抱有惡意,但作為媒體,公開發佈明顯不屬實的所謂新聞,至少是不負責任的。似乎這些外媒不明白:是13億中國人生活在中國,難道遠隔重洋的外國媒體對中國當前面臨的問題的關心程度還能超過13億當地人嗎?

  事實勝於雄辯,今年的全國“兩會”,給我最強烈的感受就是整體體現出一種強烈的自信,整體上比以往更開放、更透明、更務實、更簡樸、更和善。

  更加開放透明的全國“兩會”:沒有禁區 網絡媒體記者也有了身份

  今年的全國“兩會”開放了政協宗教界分組討論的會場採訪。連會場裏的一位政協工作人員都表示沒想到:“今年是挺特別的,管得松,在討論的時候,大家説開放吧,就開放了。”

  代表、委員們在面對媒體時,更沒有所謂的“禁忌話題”。

  中國范兒,就是這麼自信!

  △ 黨和國家領導人都自帶公文包開會 中國西藏網 劉莉 攝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香港奧委會主席霍震霆對媒體非常友好,坦然回應對旺角暴亂和南沙開發的看法,因為採訪的記者太多、回答的熱點問題也多,以至於誤了回駐地的班車;

  全國政協常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副主任、原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在新聞發佈會上直言“看病難”問題,根源在醫療資源配置,揭露號販子“一個專家號賣8000多塊錢”的惡行;

  外交部長王毅在新聞發佈會上對南海局勢表態:“我們當然不希望有些國家來這裡炫耀武力,這不利於現在的局勢。”

  ……

  而今年備受讚譽的“部長通道”,不僅來到麥克風前回應媒體的部長人數多了,停留的時間長了,甚至還出現了部長們排隊等候接受媒體現場採訪的情況。問題可以隨便問,部長回答有擔當,令帶著老百姓最關切的問題上“兩會”的記者們大呼過癮的同時,也拉近了老百姓與國家大政方針的距離。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網記者張寧銳3月2日在全國政協新聞發佈會上的提問,無疑是全國“兩會”媒體方面巨大的變化。因為,這是中國歷史上獨立網絡媒體記者首次獲得向“兩會”新聞發言人提問的機會。這得益於中央網信辦及時針對中國新聞媒體蓬勃發展的趨勢,于去年開始向符合資質的網媒記者頒發新聞記者證的舉措。

  網媒記者有了身份,大家説起這事,都很動情:“中央網信辦就是咱‘娘家人’!”網媒記者有了身份,更有擔當,更有幹勁了,據中青輿情監測室監測顯示,僅3月4日15時至3月5日15時,有關“兩會”話題,網絡媒體新增報道就有89139篇!

  此外,今年,僅全國政協就給超過1000名來自世界各地的外國記者發出了採訪證。

  所以説,中國的全國“兩會”,沒有區別對待,沒有採訪禁區,更沒有禁忌話題。至於個別代表、委員躲避、回絕媒體提問,全國政協委員、全國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新聞發言人王國慶表示,這是官員能力不夠,並非有禁忌。

  更加務實的全國“兩會”:發言都是幹貨

  從3月3日全國政協會議開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所作的全國政協常委會工作報告,到整個“兩會”期間,不少媒體都敏感地發現,今年“兩會”,各場合的發言都不見空話套話。

  自黨的“十八大”以來,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繫群眾的“八項規定”已經深入人心。在政協的分組討論中,最常見的就是類似“下面,説下我的幾點建議”這樣的開場白。

  “製造企業的利潤已經比刀片還薄了。有的企業家,辛辛苦苦一輩子,不如在資本市場講個小故事。”

  “鋤禾日當午,炒股好辛苦,對著K線圖,上下都痛苦。”

  “許多婦女並非‘不想生’,而是‘不敢生’和‘生不起’。”

  “現在的少年兒童,知道周迅的多,知道魯迅的少。”

  ……

  這樣語言接地氣、直面當下社會關切的發言,每天都有,還有不少網民通過微博、微信等社交平臺與代表、委員直接交流溝通。這與俞正聲在政協開幕會上的報告中提到的,政協委員參政議政要“察實情、講實話、謀實策”是一致的。

  而在“兩會”召開之前,3月1日,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也刊發了題為《千人之諾諾,不如一士之諤諤》的文章,提出“不怕有人説錯話,就怕有話都不説”。國外人士認為,中國共産黨具有“縱向民主”的特點——通過上下互動交流,個人平等參與組織活動,基於理性討論達成有效共識,從而採取集體行動。中國共産黨歷來反對“誰人背後無人説,哪個背後不説人”的庸俗哲學,主張有話放到臺面上説,以當面鑼對面鼓的批評求得肝膽相照的真團結。無論黨內還是黨外,都盡可能廣泛地傾聽意見,了解真實情況,保證決策的科學性和正確性。

  為國為民建真言、謀良策、出實招,上“兩會”,有幹貨才是硬道理。

  更加簡樸和善的全國“兩會”:委員、工作人員坐地鐵

  中國范兒,就是這麼自信!

  △ 工作人員搭乘地鐵去參會 中國西藏網 劉莉 攝

  這幾年,全國“兩會”越來越簡樸,沒有鮮花紅毯,沒有交管封路,餐飲家常,駐地不提供一次性個人衛生用品,會場不發文件夾、包袋……我注意到,從黨和國家領導人,例如李克強,到來自基層的代表、委員,大家都自帶公文包,會上用完的文件都是自己收起來放進公文包帶走。

  中國范兒,就是這麼自信!

  △ 習近平看望出席全國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民建、工商聯界委員並參加聯組討論

  而更令我意外的是,竟在地鐵上數次遇到了參會委員和工作人員。大家的回答也很樸實:“地鐵不堵車,時間比較有保障。”這不禁讓我感嘆,這三年,中國政風、會風變化確實大。

  政風、會風的變化,令“兩會”更和善。就在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紀委書記王岐山參加政協中共委員聯組會討論的那天,工作人員在我進會場時告知了這一消息。但因為錯過了報名時間,我並不在入場名單上。負責安保的工作人員滿懷歉意地説:“真不好意思,讓您白跑了一趟。”

  此外,全國政協還提前成立了大會新聞組,製作了媒體網上資料中心,開通了微信公眾號,每天通過群發短信提醒記者當日重要活動安排,還為每個會場都派駐了新聞官。新聞官們不僅經常用手機短信提醒記者們當日的重要新聞線索,不僅幫助聯繫採訪對象,有的甚至還幫記者進餐廳“偵查”採訪對像是否已經用餐完畢就快出來了,以便記者們做好“圍堵”準備。

  作為每年最盛大、最受關注的政治活動,全國“兩會”能夠在“十三五”開局之年整體表現得比以往更開放、更透明、更務實、更簡樸、更和善,這不是一兩個人身體力行就能辦到的,而是中國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各方面整體信心提升的直觀體現。習近平説,全國各族人民一定要增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堅定不移沿著正確的中國道路奮勇前進,要保持對自身文化的自信、耐力、定力,樹立對五千多年文明的自豪感,樹立文化的自信、民族的自豪感。今年的全國“兩會”,確實在方方面面都體現出了強烈的自信。

  煌煌五千年的血脈延續,文明傳承,事實證明,中國人完全有能力、有智慧解決好自己的問題。在這個和平發展的大時代,一個更加開放的中國、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努力奮鬥的中國,以每一個普通中國人都能體會到的變化,每一天都在進步、都在變得更好。所以,中國范兒,有什麼理由不自信?中國范兒,就要這麼自信,就是這麼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