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治國理政“100句話”之:戰略上堅持持久戰,戰術上打好殲滅戰

2016-03-15 14:13:09|來源:央廣網|編輯:谷士欣

  導語: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主動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全面推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取得數百項重要改革成果。央廣網于近期策劃推出《習近平治國理政“100句話”》專欄,全方位梳理十八大以來習近平主席的重要講話、理論表述及形勢論斷,對習近平主席的講話精神進行深度解讀。

  習近平治國理政“100句話”之:戰略上堅持持久戰,戰術上打好殲滅戰

  2015年11月10日,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研究經濟結構性改革和城市工作,這是繼前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會議召開之後的又一個中央層面的重要會議。在會上提出,“堅持穩中求進,堅持改革開放,戰略上堅持持久戰,戰術上打好殲滅戰。”

  這次會議上,習近平以“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組長”的身份在發表重要講話時,提出經濟結構性改革“七個要”, 給出了改革的“答案”。

  習近平指出,推進經濟結構性改革,“要針對突出問題、抓住關鍵點”;“要促進過剩産能有效化解,促進産業優化重組”;“要降低成本,幫助企業保持競爭優勢’;“要化解房地産庫存,促進房地産業持續發展”;“要防範化解金融風險”;“要堅持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産力,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堅持五位一體總體佈局”;“要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

  同時強調“要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

  【專家點評】促進中國經濟增長的政策重在“穩”而非“拉”,靠政策刺激“拉”高經濟不可持續。本次會議提出“殲滅戰”是為了對中國經濟當前諸多風險進行有效管控,未來既要在結構調整中實現經濟較快增長,也要在保持經濟平穩增長的條件下實現結構調整。

  習近平治國理政“100句話”之:戰略上堅持持久戰,戰術上打好殲滅戰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執行院長劉元春指出,“殲滅戰”指的是對中國經濟當前諸多風險的有效管控。在強調“殲滅戰戰術”同時明確了“持久戰戰略”,這是因為上述風險的化解無法靠行政手段通過運動在短期完成,而需要經歷一個比較長的過程。

  他表示,既要在結構調整中實現經濟較快增長,也要在保持經濟平穩增長的條件下實現結構調整。但實現結構調整,更重要的是,要通過加快科技進步和全面創新,培育驅動經濟發展的新動力;要通過加快推進全面深化改革,構建起與結構調整的目標和任務相適應的體制機制。

  今年以來,面對錯綜複雜的國內外形勢,中央出臺了一系列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政策,綜合施策強化落實,激發增長潛力、釋放改革紅利、政策集合效應不斷釋放,經濟運行呈現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

  促進中國經濟增長的政策重在“穩”而非“拉”,靠政策刺激“拉”高經濟不可持續。

  劉元春表示,通過結構性的改革推動微觀活力重塑、宏觀運行機制再造以及整體資源配置效率提升,我國經濟的潛在增速還會出現反彈。

  他從五個方面概括了支撐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動力:一是新産業,特別是戰略新興産業的增長;二是我國擁有龐大消費市場;三是中國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還有很大的縱深領域可以拓展;四是中國作為人才強國、人力資本的大國和強國,第二次人口紅利必定會顯示出來;五是國內改革正在按照既定目標有序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