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須橫下一條心,啃下脫貧硬骨頭——代表委員熱議習近平總書記打贏脫貧攻堅戰講話

2016-03-15 15:31:59|來源:新華網|編輯:谷士欣

  新華社北京3月15日電 題:必須橫下一條心,啃下脫貧硬骨頭——代表委員熱議習近平總書記打贏脫貧攻堅戰講話

  新華社記者劉東凱、秦交鋒、何軍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參加一些代表團審議時就打贏脫貧攻堅戰發表重要講話。

  兩會期間,代表委員圍繞總書記講話展開熱烈討論。他們認為,一定要以攻城拔寨、攻堅克難的精神,因地制宜,多措並舉,精準施策,齊心協力啃下硬骨頭,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決戰決勝早日實現脫貧目標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十三五”時期是脫貧攻堅啃硬骨頭、攻城拔寨的時期,必須橫下一條心,加大力度,加快速度,加緊進度,齊心協力打贏脫貧攻堅戰,確保到2020年現行標準下農村牧區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

  今年要完成1000萬以上農村貧困人口的脫貧任務。來自老少邊窮等集中連片地區的代表委員感到肩上責任重大:手上任務緊迫,必須一往無前,決戰決勝。

  來自西藏阿裏的全國人大代表彭措説,西藏的脫貧對象相當大一部分集中在高寒牧區、深山峽谷區、邊境地區,是“骨頭中的硬骨頭”。在“十二五”交通基礎設施投資翻一番還多的基礎上,西藏在未來5年將爭取完成投資2388億元,積極打造以拉薩為中心的“3小時綜合交通圈”和“2小時經濟圈”,力爭2020年全區公路總里程達到11萬公里,基本消除交通運輸對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制約。加快加大邊境一線的基礎設施建設,建議讓邊境一線的貧困人口在就地安置的同時,享受國家異地搬遷等優惠政策。

  喀什貧困村和貧困人口均佔新疆總數的40%以上,是自治區脫貧攻堅的主戰場。“十三五”期間,全區財政扶貧發展資金的80%以上要投向南疆四地州。全國人大代表、喀什地委書記曾存表示,喀什扶貧工作要著力解決好“扶持誰”“誰來扶”“怎麼扶”“如何退”四個關鍵性問題,明確了通過教育培訓和轉移就業脫貧、發展産業和産業鏈延伸增值增效脫貧、易地搬遷和生態保護脫貧以及政策兜底脫貧四大路徑。“舉全區之力、集全民之智,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走出一條具有新疆特色、喀什特點的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新路子。”

  全國人大代表、青海省省長郝鵬説,青海要按照總書記的要求,實現2019年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村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四年集中攻堅、一年鞏固提升”,這是必須橫下一條心完成的硬任務。“我們要緊緊鎖定扶貧對象,集中抓好産業、就業、移民、生態、社保等脫貧攻堅工程,同時抓好教育扶貧,不讓貧困地區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不讓貧困代際傳遞。”

  明確靶向覆蓋每個貧困群眾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脫貧攻堅一定要扭住精準,做到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精準到戶、精準到人,找對“窮根”,明確靶向。

  代表委員表示,摸清底牌,明確靶向是精準的基礎。全國人大代表、青海省海東市副市長韓永東説,首先要精準確定扶貧對象,進一步完善公開透明的公示制度,建立貧困戶動態管理制度,堅決杜絕“富人戴帽子、貧困戶落榜”的現象。

  看房、看糧、看有無勞動力、看家中有沒有讀書郎、看圈裏有沒有羊、看農戶對外有沒有欠賬。在貧困人口超過70萬的新疆和田地區,“六看法”舉措猶如一場“滴灌”脫貧工程。

  “脫貧攻堅時間緊、任務重,精準發力更顯重要。”全國人大代表、和田地委副書記、專員艾則孜·木沙説,要突出重點,因地制宜,確保讓貧困戶在自己擅長的産業上脫貧,也讓扶貧資金“好鋼用在刀刃上”。充分利用農戶的庭院土地面積發展壯大庭院經濟,搞種植、養殖,已成為當地貧困農民增加收入的一條務實高效的路子。去年,和田縣拉依喀鄉夏普吐魯艾日克村農牧民人均收入達到7200元,其中六成來自庭院經濟。

  找對“窮根”是關鍵。全國人大代表、黑龍江省樺南縣梨樹鄉和平村高級農藝師、農民技術員孫斌説,縣裏每位幹部、每家有實力的企業都對口幫扶一個村、一戶貧困農民。“給錢、給物只能解決一時困難,要從根本上挖掉‘窮根’,還是要靠教農民掌握適用、實用的農業生産和管理技術。”在他幫扶的村裏,已經實行了土地集約化經營,引進了優質高産種苗和現代化田間管理技術,建立了農業社會化專業化服務機構。在投入不變的前提下,種糧農民每公頃收入增加2000元到4000多元。

  代表委員們認為,應該採取更加靈活的方式,重點加強對特困村和特困戶的幫扶。

  全國人大代表、浙江省海寧市華豐村黨委書記朱張金説,解決老弱病殘群體的就業和脫貧問題,應當鼓勵、支持和引導更多企業以外發訂單等形式,幫助農村有一定勞動能力和勞動意願的老弱病殘群體靈活就業、勞動脫貧,這是實現精準脫貧的有效措施。

  多措並舉提高脫貧可持續性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更加注重提高脫貧效果的可持續性。

  全國人大代表、青海省貴德縣河陰鎮大史家村黨委書記畢生忠説,脫貧攻堅必須同農業現代化結合起來。産業扶貧可以帶動一鄉一鎮貧困群眾脫貧,發展有後勁,能夠取得持續性的脫貧效果。

  全國人大代表、河北晨光生物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盧慶國説,實施産業扶貧,必須突破貧困地區缺少技術、人才的瓶頸,有實力、有責任心的企業應該將技術、設備、人才和資金在貧困地區建立“公司+基地+農戶”産業模式,帶動當地就業、增收和改善種植結構。

  “我負責的扶貧點在廣西自治區河池市天峨縣,那裏全是石山,山上的幾十戶居民連自來水都沒有,存起來的水要吃一年。”全國政協委員、廣西政協副主席磨長英説,國家實施異地搬遷脫貧200萬人以上,讓這裡的老百姓走下大山,將從根本上解決貧困人口生存發展問題。

  總書記特別強調的生態環境保護建設也同脫貧攻堅密不可分。

  作為一名28年來一直與沙漠打交道、與10多萬沙區群眾為治沙脫貧打拼的治沙人,全國政協委員、億利資源集團董事長王文彪説,要走“生態與生意、扶貧與發展”互促共贏的道路,讓荒漠荒沙變成綠水青山、金山銀山。

  教育脫貧阻斷貧困代際傳遞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更加注重教育脫貧,不能讓貧困現象代際傳遞。

  “扶貧要從扶智、扶志入手,首先要靠教育打開貧困群眾的頭腦思路。”來自雲南的布朗族全國人大代表賽動説,在雲南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素質型貧困是致貧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很多貧困村少數民族村民連普通話都不會説,長期封閉、與世隔絕,不願、不敢與外界交流,主動發展意識不強。要下大力改善基礎教育,讓民族群眾能夠同外界順暢交往交流,提升他們脫貧致富的意願和能力。

  全國人大代表、青海省西寧市回族中學副校長拜秀花説,教育脫貧可以有效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目前,青海農牧區的學生享受均等化教育的願景正在一步步實現。實現教育脫貧,就要在教育領域精準扶貧,進一步實施“點對點”幫扶。

  “要加強教育信息化建設,實現優質資源共享。”全國人大代表、黑龍江省黑河市黑河小學校長費聿玲説,下一步加大對農村教育的投入力度,加強農村教師隊伍建設尤為重要。她建議探索城鄉教育集團化辦學,實現共同發展。

  她所在的小學已經和5個鄉村學校建立了對口支教聯繫。去年,黑河市教育研究院在五大連池市舉辦了“國培優秀教師巡迴講學培訓活動”,為農村教師成長搭建了平臺,加深了城鄉學校與教師之間的溝通和交流。“這也是一種教育向農村延伸阻斷貧困現象代際傳遞的方式。”

  政策兜底提升農村公共服務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一手抓結構性改革,一手抓補齊民生短板,適當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切實保障群眾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公共服務,堅決守住民生底線,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統籌推進城鄉社會救助體系建設,使困難群眾求助有門、受助及時。

  全國人大代表、江西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廳長劉三秋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江西財政總收入增長28%,而民生工程投入增長了43%。今年,江西將繼續加大民生工程投入,佔財政總收入的比重達到36.7%,比“十二五”末又提高近4個百分點。

  全國人大代表、塔瑪村黨支部書記格桑卓嘎説,塔瑪村獲得感高,因為需要花錢的地方少了,從國家得到的福利多了。格桑卓嘎説,現在學生上中小學免交學費,60歲以上老人除享受國家養老補貼外,還享受到村集體發放的每年每人1200元福利。今年村民養老保險也將由村集體繳納。

  全國政協委員、河北省邯鄲市肥鄉縣卜寨村村委會主任劉衛昌説,前屯村首創的農村互助養老模式已在全國推廣。下一步將積極探索在廣大農村建立醫養融合的模式,讓農村衛生院室參與到幸福院老人日常基本醫療服務之中。政府只需投入少量的補助性資金,就能夠讓每一位農村老人完全享受到這種既穩定又安全的就醫養老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