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新詞”透露中國經濟新脈動

2016-03-15 14:03:22|來源:央廣網|編輯:谷士欣

  在今年的兩會上,小崔發現新詞特別多,無論是政府工作報告,還是代表委員的發言,這些新詞的提法很有新意。我梳理了一下今年的兩會新詞,發現從中或許能觀察到未來一段時間,中國經濟走勢的某些脈動。

  其中,有宏大的經濟發展走向,也有具體的行業機會。從“十二五”到“十三五”,這些新詞可以更加堅定中國經濟發展的信心。

  要説中國經濟的“風向標”,首先要從政府工作報告中尋找細節。今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全文共19029字,其中首次出現的“相機調控”、“建設品質強國”、 “四眾平臺”這些新鮮詞,除了讓人感到耳目一新之外,體現的經濟改革新思路更值得我們去關注。

  比如前面提到的“相機調控”。去年7月,首次公開提出“相機調控”這個新詞後,李克強總理在今年兩會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正式將“相機”元素融入中國經濟“巧調控”的體系,指出今年要“創新宏觀調控方式,加強區間調控、定向調控、相機調控”。

  小崔認為,相機調控最大的特點就是靈活。政府可以在投資安排等一系列調控方式上,做出必要的“穩增長”舉措,相機而行。“相機調控”將會成為中國經濟在新常態下保持前進的“穩定器”。

  “四眾平臺”也是今年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的新詞。“四眾”就是打造眾創、眾包、眾扶、眾籌平臺,構建大中小企業、高校、科研機構、創客多方協同的新型創業創新機制。

  從“人”字到“眾”字,光做加法不夠,還必須要做乘法。“四眾”就是這樣的乘法,將過去分散的科研資源、人力資源、物力財力這樣一大批創業所必需的生産要素和創業者對接起來,使創新創業在資源保障上更靈活、更精準。

  另外,還有一類新詞頗具前瞻性、預判性,預示著未來一個個行業的“新風口”。這些新詞,在呈現未來藍圖的同時,也在引領各個産業更長遠的發展。

  就拿“分享經濟”來説,今年兩會上對分享經濟的討論尤其火熱,特別是現在網絡約車受到了極大的關注。除了網絡約車,分享領域的拓展也很迅速,從在線設計、行銷策劃到餐飲住宿、物流快遞、醫療保健,從消費到生産,分享經濟已經滲透到幾乎所有的領域。

  “分享經濟”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的“首秀”,對相關行業是一種鼓勵。當然,在兩會之後,“分享經濟”能不能通過監管、引導和規範,得到健康發展,還需從管理部門到供需雙方合力營造良好的氛圍。

  除了分享經濟,“海外倉”助推電子商務走出去,“光網城市”打造數字生活升級版,“量子互聯網”瞄準信息技術最前沿,人工智能和中國“腦計劃”更是在技術上推動新科技的發展。這些新詞構建了一個極具科技感的未來畫面,相應的行業也會迎來新一輪的發展機會。

  在小崔看來,今年兩會上,這些含金量十足的“新提法”、“新詞彙”,正是當前經濟生活領域的新突破、新趨勢、新業態。“兩會新詞”所透露出的中國經濟新脈動,不也正是中國經濟未來的希望所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