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手記:近身戰、持久戰、搶奪戰——兩會新聞大戰親體驗

2016-03-16 18:37:49|來源:中青在線|編輯:韓基韜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劉攀在兩會現場

  樓梯上,大堂裏,過道旁,墻根下。兩會會場的這些地方,都能看到拿著筆記本,端著照相機,扛著三腳架的記者們。就算是穿著考究的美女記者,為了能及時準確地把新聞發出去,也放下了身段。

  兩會上每天都有新聞在發生,這是記者的幸福。但是怎樣才能“搶”到一手的,獨家的,有分量的新聞,也成為了我們不斷折磨自己的命題。

  在人大首次發佈會上,為了能拍到傅瑩從門內走進來的鏡頭,在比早高峰的北京地鐵還要擁擠的會場內,我硬生生從門外擠到側門,最後終於從長槍短炮中間把鏡頭伸過去,拍到了傅瑩衝著鏡頭打招呼時的微笑。

  在人大開幕式的當天,人民大會堂前廣場成為記者們競爭最激烈的地方之一。當天,倒春寒的北京天氣很冷,我們提前兩個小時到達場外,等待代表們的到來。但是等代表們紛紛走近時,頓時感到分身乏術。兩千多名代表從身邊一一走過,採訪哪位成了問題。張澤群、劉永好、雷軍、馬化騰,成為了主要目標。代表們被裏三層外三層地包圍著,為了能讓鏡頭拍到代表,為了能讓話筒湊近些,只能憑體力往裏擠,近似于摔跤。

  除了這種“近身戰”,考驗耐力的“持久戰”,也是兩會採訪一個重要體驗。

  代表們到達北京入住賓館之後,“掃樓”成為了記者們的必修課,記者們各顯神通,動用各種關係拿到代表的房間號,然後找到自己想要的採訪對象,去挨個敲門。以各種理由被拒是正常現象,能遇到一位願意接受採訪,又特別能講故事的代表,就成為了作為記者最幸福的事情。

  同時,“掃樓”也是收穫頗豐。從基層村官到市長,從創業者到企業家,從研究員到大學校長,從精準扶貧到教育制度改革,從改善創新環境到司法體制改革……代表委員或直面社會敏感問題,或緊扣大會議題獻計獻策。

  背著攝像機,扛著三腳架,穿梭在各個省市區的團組,成為了兩會的常態。為了“逮”到一位想要採訪的對象,可能要拿著攝像機,在會場內外轉悠一兩個小時。

  在廣東團的媒體開放日,會議上,董明珠和雷軍就坐在我的旁邊,但會議期間沒辦法採訪。為了能採訪到董明珠,我在她旁邊等了一個半小時。當她出去的時候就緊跟著,但是,出了會場大門就找不到她了,不免感覺有點沮喪。但在收拾完東西準備回去的時候,在電梯裏碰到要回房間的董明珠,當時已經沒有時間拿出攝像機,就趕緊掏出手機,利用乘坐電梯的時間問了一個問題。

  連續十幾天的新聞“搶奪戰”,身為記者的我,用鏡頭和文字傳遞了代表委員的聲音,收穫了滿滿的獲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