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沒治”到“蘭州藍”:代表詳解蘭州大氣治理“密碼”

2016-03-16 10:51:27|來源:新華網|編輯:王雪瑩

  原標題:從“沒治”到“蘭州藍”:虞海燕代表詳解蘭州大氣治理“密碼”

  新華社北京3月15日電(記者王博)從名列“全國十大重污染城市”到獲得“今日變革進步獎”,從“衛星上看不到”到“蘭州藍”,蘭州的好空氣如何煉成?全國人大代表、蘭州市委書記虞海燕詳細解碼“蘭州藍”,並表示要讓群眾越來越滿意蘭州的天氣,用更好的空氣給百姓更多獲得感。

  “蘭州兩山夾一河,環境空間小,加上重化工企業佈局,一直以來污染很重。”虞海燕説,由於産業結構偏重、地理地貌特殊,蘭州長期飽受大氣污染困擾,2011年以前一直處於全國十大重污染城市之列,甚至有“衛星上找不到蘭州”的説法,蘭州的大氣污染一度被認為“沒治”。但從2012年起,蘭州市第一次摘掉“黑帽子”,退出全國十大重污染城市行列;2015年氣候變化巴黎大會上,蘭州市還獲得“今日變革進步獎”。

  “蘭州藍”如何煉成?虞海燕介紹,自2012年開始,蘭州市重點採取了減排、壓煤、除塵、控車、增容、立法、嚴管、問效等八個方面的措施治理大氣污染。對老城區工業污染源採取“改、停、關、搬”措施,對210家高排放企業進行深度治理,城區三大電廠污染物排放量下降60%以上;重點從“治、管、控”入手減煤量、控煤質,改造鍋爐,大力調整城市能源結構;市區工程建設做到施工現場圍擋、工地物料堆放覆蓋、施工現場路面硬化、駛出工地車輛沖洗、拆遷工地濕法作業、渣土運輸車輛密閉等6個“百分之百”等措施。

  蘭州市還全面推行城市網格化管理,將市區劃分為1482個網格(樓院、小區),實行市、區、街道三級領導包抓,同時狠抓幹部作風轉變,強化責任追究,加大執法力度,把大氣污染防治落實到“最後一公里”,把過去那些停留在紙上的措施變成了行動,落到了實處。

  虞海燕用一組數據説明蘭州大氣污染治理的“百姓獲得感”:2013年到2014年的冬天,蘭州市呼吸道疾病就診率下降了27.3%,就醫費用下降47.4%。2015年環境空氣品質達標天數252天。

  虞海燕表示,目前蘭州仍舊存在企業污染物排放、機動車尾氣、沙塵、城中村改造等大氣污染治理的不利因素,對照“新標準”,按照“十三五末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率超過80%”的要求,蘭州大氣污染治理壓力依然很大。但蘭州大氣污染治理工作不會止步,“要讓群眾越來越滿意蘭州的天氣。”虞海燕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