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是應對經濟全球化新挑戰的強大武器

2016-03-16 10:37:46|來源:光明日報|編輯:王瑞芳

  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從“五個事關”的高度,深刻闡明瞭做好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極端重要性,指出要深入開展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新聞輿論工作面臨更為複雜的形勢與挑戰,這要求我們必須深刻領會並堅決貫徹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築牢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

  清醒認識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新聞輿論戰線面臨的衝擊與挑戰

  新聞輿論處於意識形態前沿,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在新媒體日益興起的今天,新聞輿論的思想影響和行動動員能力空前放大,圍繞新聞輿論的碰撞與鬥爭更趨激烈。西方國家憑藉強勢地位,利用資本、信息、思想等要素的自由流動,加緊從思想輿論上對其他國家和地區進行滲透和控制,把新聞輿論演變為引發其他國家和地區混亂的鼓風機與助燃劑。近年來,有的國家和地區局勢發生動蕩,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某些西方國家利用新媒體等手段進行輿論操控。

  對我國而言,經濟全球化越向縱深發展,面臨新聞輿論上的挑戰與鬥爭就越複雜、越尖銳。當前,一些西方國家敵視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取得的輝煌成就,看到我們在經濟上承受住了國際資本的種種衝擊,形成了産業競爭硬實力,就試圖從軟實力特別是思想輿論上對年輕一代進行動搖、瓦解。它們竭力鼓吹所謂“普世價值”,標榜“淡化主權,強化人權”,推行所謂“價值觀外交”;拋出所謂“中國威脅論”“中國經濟崩潰論”等;宣揚所謂“新聞自由”“媒體獨立”。究其實質,就是企圖影響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成長起來的新一代,利用代際更迭加緊對我國進行思想演變。與此同時,敵對勢力進行思想輿論滲透的手段正越來越多樣,越來越具有隱蔽性、欺騙性。比如,披上人道、慈善、反恐、環境等外衣,為其強權意圖進行話語和行為包裝;以資本輸出推進思想滲透,特別是通過影視、書籍、遊戲等文化消費,對我國年輕一代植入西方國家所希望看到的認知傾向;利用高科技手段強化“信息霸權”,讓受西方價值觀支配的媒體成為影響我國思想輿論的“影響源”。因此,在紛繁複雜的形勢面前,我們必須始終保持清醒頭腦,深刻洞悉當今世界依然存在著激烈的經濟競爭、意識形態競爭和發展範式的競爭。

  以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撥開經濟全球化下的思想輿論迷霧

  新聞觀是新聞輿論工作的靈魂。當前,國內一些媒體和輿論之所以出現了價值觀混亂、導向偏差等問題,根源就在於對西方新聞輿論觀念缺乏辨識能力,在新聞觀上存在片面甚至是錯誤的認識傾向,亟鬚根據馬克思主義的立場方法,在新聞觀上正本清源。

  要從歷史唯物主義出發,在看清新聞輿論的本質上絕不含糊。絕不能脫離現實、抽象地看待新聞輿論,而必須放到生産力與生産關係、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的矛盾運動中去把握。新聞輿論屬於上層建築,本質上是不同階級和集團實現和維護自身利益的手段,是社會經濟基礎的反映,從來就不存在超階級的新聞媒體。資本主義社會的“新聞自由”與“獨立”,其實質只是資本的“自由”與壟斷。因此,馬克思主義鮮明提出新聞自由的“人民性”,強調讓新聞輿論成為無産階級政黨的武器和陣地。所以,面對國內外各種思想輿論的交融、交鋒,我們必須更加堅定黨媒姓黨的馬克思主義立場,牢牢堅持黨對新聞輿論工作的領導,讓媒體成為黨和人民的強大喉舌。

  要從堅定馬克思主義的信仰與信心出發,在堅持新聞輿論的正確導向上絕不軟弱。“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國家有力量”。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我們唯有更加堅定自己的信仰與信心,才能更好地保持戰略定力,以強大的國家意志推進民族偉大復興。某些西方國家宣揚其新聞觀的目的就在於企圖通過影響和控制輿論走向,讓我們的民眾在錯誤的輿論導向下失去對黨和政府的信心,失去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進而“不戰而勝”。因此,不管是新聞輿論事業還是新聞傳媒産業,不管是傳統媒體還是新媒體,都必須大力增強看齊意識,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輿論導向上,必須牢牢著眼于推動人民群眾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以及對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的堅守。

  要從堅持群眾路線出發,在保障新聞輿論真實性上絕不走偏。馬克思主義認為,唯有深入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新聞輿論的真實性才有根本保證。1942年,毛澤東同志曾為《解放日報》寫下“深入群眾,不尚空談”的題詞。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真實性是新聞的生命。”今天,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新聞工作者獲取新聞信息的途徑更加多樣、便捷,但也更容易出現作風浮躁、脫離實踐的傾向,導致新聞失真,甚至被國內外別有用心者誤導與利用。因而,不管是正面宣傳還是輿論監督,都必須深入實際、深入群眾、深入生活,堅持用事實説話。

  要從“政治家辦報”的原則出發,在強化新聞輿論工作隊伍的政治素養上絕不放鬆。一些人以所謂的“新聞專業主義”為藉口,消解、拒絕“政治家辦報”,實則是為了推行自己的政治意圖。恩格斯就曾指出:“絕對放棄政治是不可能的;因為主張放棄政治的一切報紙都在從事政治。”在市場觀念盛行的今天,新聞輿論工作者尤需大力增強政治家辦報意識,在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中找準坐標定位。

  大力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提升我國國際話語權

  國際輿論鬥爭的核心是爭奪話語權。話語權越大,意味著設置議題、引導議程、控制輿論走向的能力越強,也就越能應對他人的話語攻勢;相反,缺乏話語權,就會“有理説不出”。面對“西強我弱”的國際輿論格局,我們迫切需要以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為指導,從理念、內容、體裁、形式、方法、手段、業態、體制、機制等方面,全面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提升講好中國故事、發好中國聲音的能力與水準。

  要努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範疇新表述,精心構建對外話語體系。當前,國內外之所以存在一些不恰當的觀點和説法,根本原因在於沒有充分認識到中國共産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最大優勢,沒有充分認識到中國人民的創造能力。這就需要我們以更為恰當的方式方法,引導國內外人們更加全面客觀地認識當代中國、理解中國特色。特別是對廣大理論工作者而言,要著力用中國話語體系解讀好中國實踐、提煉好中國經驗,使我們的對外話語更加具有創造力、感召力、公信力。

  (作者:劉偉 廖勝華 單位:廣東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廣東省社會科學院當代馬克思主義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