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去産能,如何讓職工不丟飯碗

2016-03-17 07:25:13|來源:北京青年報|編輯:王瑞芳

  3月16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會見採訪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的中外記者並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産能要去,但大量職工的飯碗不能丟,爭取讓他們拿上新飯碗。他強調,傳統動能發展到一定階段出現減弱是規律,需要新動能的異軍突起,新動能和傳統動能提升改造結合起來,還可以形成混合動能。新動能的發展可以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可以更大力度的推動去産能。

  説到去産能,就不可避免地會涉及到員工下崗的問題。因為,所謂去産能,就是把過剩的産能壓縮掉。一方面,壓減相同産能中的低效率、低水準、低品質、高消耗産能,從而減少供給側的供應,提高供給側供應的效率與品質;另一方面,就是將已經名存實亡,但依然在消耗和佔用資源的僵屍企業清理掉,把資源配置到效率更高、利用率更強的領域,從而有效提高資源的使用效率和水準。但是,不管哪種方式,都不可避免地會出現員工下崗的現象。特別是産能嚴重過剩行業,更可能會出現員工集體下崗潮。

  因此,就去産能本身來説,員工下崗是必然的。關鍵在於,在去産能過程中,能否在其他方面找到新的就業崗位,釋放新的就業空間,從而為去産能打下堅實的基礎。否則,去産能工作的阻力就會越來越大,效率越來越低。

  李克強總理提出的經濟新動能,將是去産能工作能否順利推進最為重要的支撐。如果在培育和創造經濟新動能方面能夠邁出堅實的步伐,能夠釋放出一定的就業動能,創造出一定的就業空間,那麼,去産能工作的阻力就會大大減輕,去産能的效率就會大大提高。一定程度上,經濟新動能的釋放效率與水準,將直接決定去産能的效率與水準,決定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效率與水準。

  新經濟是釋放經濟新動能的關鍵。需要注意的是,談到新經濟,很多人就自然而然地將其歸納到互聯網,認為新經濟就是互聯網經濟。如果這樣,新經濟就會誤入歧途。互聯網經濟確實是新經濟,但是,新經濟絕不只是互聯網經濟。無論哪個産業,無論哪個行業,包括傳統製造業,都有新經濟元素。所不同的是,不同行業、不同領域的新經濟元素有所不同,有的多一些,有的少一些。

  這就意味著,利用新經濟釋放經濟新動能,必須是全方位、多層次、各領域的,包括一、二、三産業,包括互聯網,也包括傳統産業,包括服務業,也包括農業等。只要市場仍然具有巨大潛力的,都可以與新經濟聯繫在一起。必須看到,如果適應市場的能力強,傳統經濟也能釋放出現代動力來。因此,要發展新經濟,就必須對新經濟的概念和內涵有充分的認識,從而為釋放經濟新動能打下堅實基礎。一旦新經濟的新動能得到釋放了,對去産能工作的積極作用也就可以得到充分發揮了,去産能的力度就可能大得多、步伐也快得多。

  釋放經濟新動能,還要緊緊抓住傳統産業的升級改造和轉型。供給側存在的問題,不只是産能過剩問題,還有結構不合理、供給側品質和效率不高、供應的産品與需求不對稱等方面的問題。自然,也就與傳統産業不適應市場發展要求、不適應消費需求變化有關。如果傳統産業不升級改造,就算去産能工作取得重大突破,過剩的産能被有效壓縮,供給側的供應不符合市場需求,也難以達到供求平衡、供需協調的目的。所以,必須加大傳統産業的升級改造力度,把傳統産業與新經濟發展緊密結合起來,把傳統産業打造成新興産業、注入新經濟元素。

  經濟新動能的釋放,能夠為去産能提供強大的基礎支撐和環境支持,但是,經濟新動能又如何釋放呢?新經濟、傳統産業升級改造,又需要提供什麼樣的條件呢?

  政策引導是最主要的方面之一,沒有良好的政策導向,經濟新動能不可能得到釋放。通過政策引導,把企業和投資者引導到有利於經濟結構調整與轉型、産業升級的方向上來。在此基礎上,政府能夠提供怎樣的服務,政府行為是否有利於企業和居民的創業創新,是否有利於發展實體經濟,是否有利於企業的轉型升級等等,這一切,都是政府應該思考和解決的問題。如果政府行為依然停留于目前的對企業管卡壓,那經濟新動能就不可能得到釋放,去産能也就更多的會停留于喊口號,或者引發員工下崗潮等社會性矛盾和問題。

  長期以來,政府行為總體上與企業存在比較大的對立,對企業成為真正的市場主體産生了阻力,不利於形成有效的市場化機制。面對經濟下行壓力,面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面對經濟轉型,政府應該對其行為作出規範與約束,並嚴格按照市場經濟要求,理順與企業的關係,更好地為經濟發展創造環境,為企業提供服務,而不應成為市場的掌管者。只有這樣,去産能工作才能取得突破,經濟新動能也才能得到充分釋放,中國經濟也才能步入新的發展平臺。(譚浩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