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記者會上李克強總理答中外記者問

2016-03-17 00:43:20|來源:新華網|編輯:韓基韜

  在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記者會上李克強總理答中外記者問

  3月16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與中外記者見面,並回答記者提問。 新華社記者 邢廣利 攝

  新華社北京3月16日電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16日上午在人民大會堂舉行記者會,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應大會發言人傅瑩的邀請會見中外記者,並回答記者提問。

  記者會開始時,李克強説,歡迎大家來參加記者會,感謝你們對中國兩會的關注和付出的辛勞。剛才主持人説了,時間有限,就單刀直入吧。

  路透社記者:近期中國股市和匯市的波動引起了國際投資者的高度關注。請問總理,您認為中國的金融市場目前面臨哪些主要問題和挑戰?中國政府對金融市場未來的發展和加強監管有什麼計劃?股市、匯市和債券市場將會有哪些重點改革措施?近期的市場波動會不會影響改革的進度?深港通會不會年內推出?

  李克強:請你提第一個問題,你就把股市匯市等金融市場問題當“當頭炮”,不過也可以理解。因為許多金融問題的表現往往早于經濟問題的發生。但是金融的首要任務還是要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實體經濟不發展,是金融最大的風險。去年我們採取了一系列像降息、降準、定向降準等措施,這不是量化寬鬆,我們始終注意把握貨幣供應量的鬆緊適度,主要還是為了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所以金融機構還是要著力支持實體經濟,特別是小微企業的健康發展,絕不能脫實向虛。

  當然金融也有其自身的規律,要防範風險。我更關注的是金融機構本身,去年由於一些行業産能過剩、企業經營困難,金融機構不良貸款比例是在上升的。但是我們有抵禦風險的能力,因為商業銀行的資本充足率超過了13%,高於國際標準,撥備覆蓋率達到180%以上,高於我們設定的150%的標準,而且我們還可以利用市場化的手段降低企業的債務率。企業債務率高是老問題了,因為中國是以間接融資為主,但是我們的居民儲蓄率也比較高。即便如此,不管市場發生怎樣的波動,我們還是要堅定不移地發展多層次的資本市場,而且也可以通過市場化債轉股的方式來逐步降低企業的杠桿率。

  去年由於多重因素的原因,中國股票市場發生了異常波動,有關方面採取綜合性穩定市場的舉措,實際上是要防範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這一點是做到了的。下一步怎麼辦?前兩天我們新上任的證監會主席對具體問題已經作了闡述,因為時間關係我不展開了。股市、債市、匯市這些金融市場,本質上都是市場,還是要推進市場化、法治化的改革。當然,政府有監管的責任,現在看,隨著形勢的變化,需要改革和完善我們的金融監管體系。要實現全覆蓋,因為現在金融創新的産品很多,不能留下監管空白;要增強協調性,因為金融市場産品之間關聯度比較高,協調要有權威;還要做到權責一致,中央有關部門和地方要分層負責,發現問題要及時處置,防止苗頭性的問題蔓延,也不能容忍道德風險。總之,還是要瞪大眼睛,煉就一雙加強監管的“火眼金睛”。

  借這個機會我還要強調一點,改革和完善金融監管制度是一個過程,當前各有關部門和地方還是要按照已定的職能履行職責,守土有責,絕不能有任何的鬆懈,而且還要總結經驗和教訓,這也是保護好金融消費者和投資者的合法權益,否則可就要拿你是問了。

  關於“深港通”什麼時候開通。我們已經開通了“滬港通”,積累了比較豐富的經驗,而且實踐表明,對兩地都有好處。現在內地和香港正在密切磋商,力爭今年開通“深港通”。謝謝。

  新華社記者:開年以來,世界經濟金融形勢很不穩定,中國也面臨較大的下行壓力,有人擔憂中國經濟會一路下滑,甚至會擊穿6.5%這條線,不僅會影響自身的全面發展和小康社會建設,也會拖累世界經濟,請問您怎麼看?

  李克強:你可是問了一個大問題。不過要説中國經濟完不成已經確定的主要經濟目標,那是不可能的。

  的確,世界經濟現在復蘇乏力,中國經濟又深度地融入世界經濟,會受到影響和衝擊。中國經濟本身也在轉型,一些長期積累的矛盾在凸顯,所以説下行的壓力確實在持續加大。有一個很明顯的特徵,就是地區和行業的走勢分化。我記得前不久有外媒報道,説是到中國的某個重化工企業,感到經濟不景氣,而到科技城看,那裏的場面火爆,會令人以為經濟還在以兩位數增長,這跟我們下去調研的一些感受是類似的,説明中國經濟是困難和希望並存,如果從底盤和大勢來看,希望大於困難。

  我們對中國經濟長期向好充滿信心,這種信心並不是憑空的,因為我們堅信只要堅持改革開放,中國的經濟就不會“硬著陸”。中國市場還有很大的潛力,人民群眾可以説有無窮的創造力,但我們的政府部門確實還管了一些不該管的、束縛生産力發展的事情。同時,在保障公平競爭環境的監管方面又沒有完全到位。所以通過推進改革,就可以激發市場更大的活力、人民群眾更大的創造力,把億萬群眾的勤勞和智慧更好發揮出來,就可以頂住中國經濟下行的壓力。像我們正在推進的簡政、減稅,這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措施都會釋放市場的活力。

  同時,中國新的動能正在生成,而且超出我們的預期。這幾年中國經濟增速是在放緩,但是我們還是實現了比較充分的就業,去年新增城鎮就業1300多萬人。今年一、二月份我們的服務業又增長了8.1%,其中包括研發等高技術領域,這也帶動了傳統動能的改造。我們的傳統動能還有很大的潛力,因為我們正處在工業化、城鎮化的推進過程中,産業升級有空間。新型城鎮化是最大的內需,特別是中西部地區,還有很多有效投資需求。我們把培育新動能和改造提升傳統動能結合起來,形成中國經濟的“雙引擎”,就會闖過困難的關口,躍上希望的高原。

  當然,世界經濟走勢還不確定,不穩定的因素也在增加,但是我們有政策儲備。去年世界經濟增速是6年來最低,我們還是實現了7%左右的增長目標,並沒有用“大水漫灌”式的強刺激,而是選擇了一條更為艱難但可持續的路,就是推進結構性改革。中國經濟在發展過程中,還會有小幅的、短期的波動,如果經濟運行滑出合理區間,我們有創新宏觀調控的手段,可以穩定中國經濟的運行。

  我們所經過的壓力測試也可以説是寶貴的經驗。我相信,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落實好新發展理念,全國人民同心協力,我們完全可以實現“十三五”良好開局,這給世界帶來的會是一股暖風。謝謝。

  美國全國廣播公司記者:總理先生,您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一系列穩定中國經濟增長的措施,這些都會有助於世界經濟的發展。但同時還存在一個不確定因素,就是似乎在中美這兩個世界最大的經濟體之間,在某些問題上始終存在一些分歧。您覺得應該採取什麼措施來改善中美關係?中方如何回應美方在有關問題上存在的一系列關切,包括市場準入、投資限制、對美國企業的公平待遇,開展公平貿易以便不要蠶食美國國內的就業崗位,以及美國總統大選中一些候選人提出的關切。

  李克強:中美兩國之間有廣泛的共同利益,當然也存在著分歧,有的甚至還是比較尖銳的,這毋庸諱言。一段時間不少人紛紛議論中美之間的分歧,但是往往會忽視中美之間去年發生的一件重要事情,就是中國成為美國最大的貿易夥伴,貿易額接近5600億美元,這本身就表明中美的共同利益是在不斷擴大,而且遠遠大於分歧。

  如何使中美關係健康向前發展,我想還是要遵循平等相待、互利共贏的原則。中美雙方都表示,要積極推進中美投資協定談判,我們將會逐步放開或降低美方對中國投資的準入門檻,但這應該是雙向的,雙方開放應該是對等的。我們希望美方在同我們進行《中美投資協定》談判過程中,能夠本著平等共贏的原則來推進。我相信,我們之間的共同利益會不斷擴大。對於出現的分歧,我們之間有上百個對話交流機制,只要是出於誠意,管控好分歧,我相信中美共同利益還會不斷擴大。在中美合作不斷擴大的過程中,分歧的“量”會增加,但所佔比例會下降。中美深化合作不僅有利於中美兩國,也有利於世界。

  中美經貿關係的發展是雙贏的,對這一點,美國的商人們心裏最清楚。現在美國正在舉行大選,很熱鬧,吸引眼球,但是不管花落誰家,最後誰當總統,我相信中美關係向前發展的大勢不會改變。中美建交幾十年了,經歷了多少風風雨雨,但是中美關係向前發展是大趨勢。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