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區全國人大代表李沛霖:青少年應建立正確的人生觀

2016-03-16 14:23:01|來源:國際在線|編輯:趙妍

圖片默認標題

澳門特別行政區全國人大代表、澳門中華教育會副會長李沛霖接受國際在線記者專訪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朱子榮、張耀明、林麗麗):正在北京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的澳門特別行政區全國人大代表、澳門中華教育會副會長李沛霖日前在接受國際在線記者專訪時表示,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要加以引導和幫助,促進其建立正確的人生觀。

  作為澳門中華教育會副會長,李沛霖代表很關注教育問題。他在分析青少年的特點時表示:“青少年有衝勁、有夢想、有創意,接受新鮮事物比較快,這些都是他們的優勢。但是確實也存在不足,比如缺乏經驗,有時候看事情比較片面,容易受朋輩的影響,獨立判斷有時候總是有經驗不足的情況。所以我們要做正確的引導,讓他們明白什麼是正確,什麼是片面,什麼是錯誤,甚至於什麼是陰謀,什麼是別有用心,讓他們要看清本質。”

  李沛霖代表表示,澳門回歸以來,在特區政府和相關機構的幫助下,越來越多的澳門青少年走進內地,切身感受祖國的發展變化。澳門特區政府出資推出“愛我中華”項目,鼓勵澳門每一所學校組織學生到內地進行各種形式的交流活動,“活動的宗旨是讓我們的孩子認識我們的國家,認識我們的中華文化。澳門幾乎每所學校都參與到這個項目中。現在澳門的學生對內地的了解比較深刻,比較正面,也比較全面。他們看到內地有不足的地方,但是他們也比較客觀地知道,有些現象是在發展中存在的問題,要用正確態度去對待。” 

  此外,澳門中華教育會還聯合其他機構一起組織“華夏綠洲助學行動”捐款活動,通過資助中國沙漠化地區的青少年,讓澳門學生了解西部貧困地區的生活狀況。澳門教育部門還組織學生到廣東中山接受軍訓,讓學生了解廣東發展情況的同時培養他們的紀律性、團體精神和自理能力。

  為了支持澳門特區發展教育事業,培養更多優秀人才,國家將珠海橫琴1.0926平方公里的土地租給澳門大學,李沛霖代表説,這體現了中央對澳門的關心和支持。他指出,新校區改變了澳大過去“有校無園”、“大學生活中學化”的狀況,讓澳大有了更好的發展空間,“澳大由於有了更好的條件,再經過自身的努力,現在從學科的建設、某些領域在世界的排名上,都比以前有了長足的進步。我們安排了書院式的管理模式,不同專業的學生住在同一個宿舍,內地的學生和澳門的學生也住在一起,大家可以有更好的交往,校園生活也豐富起來。”

  在澳門與內地的教育合作方面,李沛霖代表告訴記者,廣東華南師範大學在澳門已經辦學30年,持續為澳門培養師資,回歸以後,國家繼續大力支持澳門教育事業發展。他説:“回歸以後,教育部每年都派出老師到澳門來,對學校進行直接輔導,就某一個專業對澳門老師進行培訓,提升他們的專業水準,這些都是國家對我們的大力支持。”

  李沛霖代表強調,教師在青少年成長過程中起著很關鍵的作用,因此要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他説:“教師隊伍如何建設好,如何讓教師能夠有一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對國家有一個正確的態度,這個確實也非常關鍵,因為他們認識深了,對孩子的宣傳教育引導就會有效得多。我認為在這個方面還是要花點力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