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剛代表: "十三五"目標的實現需海內外同胞戮力同心

2016-03-16 13:50:35|來源:國際在線|編輯:趙妍

圖片默認標題

陳志剛代表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楊丹):“現在像跑馬拉松,進入生理極限的關鍵階段,突破了,接下來的路就好走了。”代表俄羅斯華僑列席“兩會”的陳志剛在接受國際在線專訪時這樣比喻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現狀。面對複雜的國內外局勢,陳志剛認為,國內要牢牢抓住經濟建設,海內外同胞要齊心協力,為實現“十三五”目標共同奮鬥。

  政府工作報告振奮人心

  陳志剛是聖彼得堡華人華僑聯合會會長、俄中商務中心中方主任、俄羅斯IBT集團總裁,今年首次作為海外華僑代表列席兩會。他説:“總理政府工作報告全面、精準、用數字説話,讓人信服,聽了振奮人心!”他認為,“十三五”規劃是中國未來五年發展的風向標。這五年非常關鍵,全面實現法治社會、國企改革、7000萬人口脫貧等是要一一攻克的難題。“在文明時代打一場文明的突圍要比小米加步槍時代難得多”。

  兩會期間,海外華僑代表參與了相關分組討論,共同建言獻策。代表和委員們專業、成熟的工作作風贏得海外華僑代表一致稱讚。陳志剛表示,中國能發展這麼快不是偶然,專業高效的幹部隊伍功不可沒。另外,中國特色的政治協商制度匯聚了各方精英,形成一股強大的凝聚力。

  僑務政策要因地制宜

  面對海外華人數量不斷增長,如何加強僑務建設成為海外華人華僑迫切關注的問題。這也是陳志剛關心的問題。他建議國務院僑辦及相關涉僑部門結合不同國家的歷史、文化、政治體制、宗教信仰等國情特點制定不同僑務政策,促進建設和諧僑社。

  陳志剛介紹説,與歐美和東南亞國家相比,俄羅斯的僑史較短,而且具有斷代的特點。上世紀50年代的“老僑”已經所剩無幾,新僑史僅有二十幾年的時間。因此,對於像俄羅斯這樣僑史較短的國家,相關部門要採用具有針對性的僑務政策加強直接調控,支持正能量的主流僑社,促進僑務和諧發展。

  此外,僑務工作人員短缺是目前阻礙海外僑務發展的瓶頸。陳志剛建議政府增派海外僑務領事。“面對海外僑民井噴式發展,我們的外交幹部人員不夠,在遇到突發事件時,很難有效應對,及時保護僑胞的切身利益有一定難度。”

  “一帶一路”和“十三五”為華僑創造歷史機遇

  作為一名成功的華人企業家,陳志剛對中俄經貿合作的發展有著獨到的見解。他認為,中俄民間企業合作存在行銷機制不成熟,規模較小等不足,很多中國商品通過街頭販賣等灰色渠道交易,很少進入大型商場。因此,他認為,改變“灰色經營”模式是華僑企業的當務之急。陳志剛説:“過去很長時間,中國商品在俄羅斯都處於灰色區域,沒有真正佔領白色貨架。現在我們的産品具備很高的性價比和競爭力,應該通過公平競爭獲取市場。”

  “一帶一路”倡議和“十三五”規劃為俄羅斯華僑華人創造了歷史機遇。為適應“一帶一路”的建設需求,陳志剛認為,僑商企業和進駐俄羅斯的中國企業必須創新升級,培養人才,改變傳統的單打獨鬥式的小型經營模式,建立統一的交易平臺,採用“集群式、建制式”的經營模式,通過抱團取暖實現共贏。“兩國間中小企業、民營企業的合作才剛剛起步,合作空間大,前景廣闊”。

  據陳志剛介紹,俄羅斯年輕人正掀起一股追逐“中國元素”的熱潮,中國商界要抓住機遇。“俄羅斯不是沒有購買力,而是購買力非常大。我們要抓住時代契機,把代表中國形象的、有自己特色和競爭力的而且符合俄羅斯市場需求的産品以及先進的經營管理理念帶進去,讓俄羅斯的老百姓感受到中國資本給他們生活帶來的進步”。陳志剛相信,不斷升級的中俄經貿合作將增強兩國人民之間的信任,深化彼此間的友誼,推動中俄關係持續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