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專家高度評價中國兩會:為世界經濟復蘇給予了信心

2016-03-17 21:14:10|來源:國際先驅導報|編輯:楊玉國

  國際先驅導報3月17日報道 中國兩會越來越具有國際意義,成為國際社會廣泛關注的重大政治議程。尤其是在世界經濟復蘇乏力的背景下,被譽為“世界經濟引擎”的中國,未來如何發展?能否走得又穩又好?中國還會提出哪些具有國際效應的重大舉措?這些都深受國際社會關注。基於此,《國際先驅導報》常駐韓國的記者,專程採訪了當地專家,聽聽他對兩會的看法。

  全家霖(韓國湖西大學教授)

  政府工作報告中,最引人關注的是新一年中國國內生産總值(GDP)增長目標的發佈,將目標定為6.5%-7%這樣一個階段性區間,可以看出中國已徹底認識到要進行“質”的提升,而並不只是“量”的增大。此次報告中還特別提到民生問題,將人們生活品質問題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這一點也非常值得關注。此外,對韓國來説,韓中貿易關係非常緊密。近年來,韓國也意識到自己與中國存在同樣的問題,進行産業結構調整非常必要。韓國對中國未來的經濟政策非常關注,希望能將中韓兩國的發展結合在一起。

  針對目前中國經濟減速問題,不應以慣用的、固有的眼光來看待。世界上有不少國家的經濟,是零增長甚至是負增長,而中國如此龐大的國家,能保持6%或以上的增長水準,這是十分了不起的,應該予以肯定。就目前中國經濟發展的階段來看,減速是正常的。過去,中國經濟主要強調增長的“量”,而現在則從“量”逐漸向“質”轉變,這是不能單純以速度或增長率的數值來體現的。

  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加上中國的經濟活力仍然是最強的,中國經濟的發展對世界經濟復蘇仍然至關重要。當前世界經濟低迷,中國國內經濟問題大多是産能過剩導致的資源配置問題。目前,中國政府非常清楚國內經濟問題與國際經濟問題,此次政府工作報告特別強調供給過剩並強調調整,這非常值得肯定。此外,不同於其他國家的是,中國政府在推進經濟發展方面的強大意志力,體現了中國一貫的堅定態度。這為世界經濟復蘇給予了信心。

  “十二五”規劃當中主要強調國內生産總值的增長率。目前,中國經濟發展已達到很高水準,速度放緩是理所當然的,此時,正是完善制度層面的良好時機,比如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加大生態環保力度,以及加大宏觀調控,等等。(本報記者發自首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