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平:總理對中國經濟的信心來自哪兒

2016-03-17 15:13:56|來源:中青在線|編輯:王瑞芳

  3月16日,兩會閉幕後,李克強總理出席了中外媒體記者招待會,在回答新華社記者中國經濟會不會一路下滑,甚至擊穿6.5%這條線,不僅影響自身的全面發展和小康社會建設,還會拖累世界經濟的問題時,李克強總理微笑並自信地回答:那是不可能的。之後,他又談到中國經濟信心並不是憑空而來的,因為中國市場還有很大的潛力,人民群眾有無窮的創造力,通過推進改革,就可以激發市場更大的活力、人民群眾更大的創造力,把億萬群眾的勤勞和智慧的空間拓展開來,就可以頂住中國經濟下行的壓力。

  李克強總理對中國經濟的自信,除了來自他領導的國務院決策引領力,還因為中國的政策工具箱中還存放著許多沒有使用的工具,包括貨幣政策、財政政策以及産業政策等等,如財政赤字有進一步提高的空間,利用匯率機制可以鼓勵100多萬億全國城鄉居民儲蓄進入投資市場,全面小康、“十三五”規劃、西部開發、東北老工業全面振興,都擁有無限廣闊的發展機遇,在激發7000多萬貧困群眾脫貧的各階段,他們也將是一股強大經濟內生動力與創新、消費增長潛力股。

  中國經濟自信的第一動力來自深化改革。從反腐“打虎拍蠅”和繼續簡政放權的決心,到對各種“庸懶散浮拖”等為官不為行為的治理,到互聯網+、雙創和相關區域協調發展規劃,到供給側改革“加減法”産業政策調控。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標已經越來越思路明確、目標清晰:放寬市場準入、完善監管體制,從原本的督促、號召、扶植,轉變為以服務意識培育創新經濟發展環境。這一系列的深化改革方略,改變的不光是市場經濟環境、權力運行規則、政商“親”“清”關係,還包括全民及企業家們的思想意識、憂患意識,也讓更多的企業、行業有了自主轉型升級,增加更優質有效供給的動力。

  中國經濟自信的第二動力來自科技創新。創新是“五大發展理念”的引領,回顧二十年前,日本家電曾經傲視天下,諾基亞、摩托羅拉手機也曾是行業領袖,但隨著科技的發展,他們均榮光不在,而許多中國企業卻跟上了科技創新的腳步異軍突起,從羨慕者變成了行業引領者。對於創新,不光企業有需要,市場有動力,政策有引領,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也明確提到“到2020年,力爭在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戰略前沿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強度達到2.5%,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0%,邁進創新型國家和人才強國行列。” 而數據顯示,今年一二月份服務業即增長了8.1%,其中包括科技研發等高技術領域,在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的時代,巨量工業體系的升級改造,世界最多理工科人才的無限智慧,世界第二科技研發投入資金的底氣,13億人口市場的強大內需,都是中國科技創新的無限動力。

  中國經濟自信的第三動力來自“新經濟”。記者會上,李克強總理全面闡述了今年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的“新經濟”的內涵與定義,即新經濟包括一産中的家庭農場、股份合作制等,二産中的智慧製造、大規模的定制化生産等和三産中的“互聯網+”、物聯網、雲計算、電子商務等新興産業和業態,這其中大企業與小微企業同樣大有可有。即新經濟就是産能融合,就是創新經濟,就是新動能、新業態、新機遇、新引擎。

  五大發展理念,是新征程中實現經濟社會轉型發展的“中國方案”,“十三五”規劃以全面實現小康調動起13人民實現“百年夢想”不竭動力,轉變新思維,引領新科技,激活新經濟,讓培育新動能和改造提升傳統動能結合起來,中國經濟的高鐵列車必將發動“雙引擎”,闖過層層關隘、陡坡,鳴笛抵達民族復興百年夢想的終點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