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兩會新語之“意”字篇

2016-03-17 19:26:12|來源:新華網|編輯:楊玉國

  新華網記者李晶瑤

  【學習進行時】本次兩會,習近平總書記先後到6個團組與代表委員促膝長談,共商國是。意之所到,句句精闢,字字珠璣。新華網“講習所”今日推出《習近平兩會新語之“意”字篇》,助你讀懂總書記講話中的新意與深意。

  習近平兩會新語之“意”字篇

  2016年3月10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青海代表團的審議。 新華社記者 黃敬文 攝

  高屋建瓴富新意

  習近平在全國政協民建、工商聯委員聯組會上提出的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係,連日來受到輿論廣泛稱道,其內核是唯物辯證法指導下的思維創新。

  習近平在本次兩會上的多次講話,隨處可見這種創新思維。

  他用“三個沒有變”來説明黨中央對非公有制經濟的態度,指出“任何想把公有制經濟否定掉或者想把非公有制經濟否定掉的觀點”都是錯誤的。

  他用“命運共同體”來界定兩岸同胞“血濃于水”的親情關係,指明兩岸共同發展的未來。

  他用“鑰匙”來比喻創新發展理念,使“創新”在發展中的先導作用和重要地位一目了然。

  談到脫貧,他用“攻堅拔寨”來形容我們正處在關鍵時期,用“橫下一條心”來表達攻堅的決心。

  “黑龍江的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是他對“綠水青山也是金山銀山”的延伸,重溫2014年兩會他在貴州團參加審議時提出的“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産力”等論述,我們可以從中看到辯證法和“兩點論”的思想精髓。

  ……

  習近平的新論述,既與歷次兩會上的論述一脈相承,又有新的思想昇華。只有“淩絕頂”才能“一覽眾山小”,站在全局高度才能新意無窮。

  全面小康順民意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四個全面”的總目標,是最大的民意。因此,2016年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開局之年,就顯得尤為重要。

  民意,是總書記的最大關切。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三農”是短板。習近平在2014年參加安徽團審議時就明確指出:“‘三農’向好,全局主動”,2015年,他在吉林代表團參加審議時説:“農業不能拖現代化後腿”。而在農業問題中,少數民族地區又是短板。農民生活怎麼樣,少數民族農牧民生活怎麼樣,是他近幾年參加兩會團組審議討論時必問的話題。農牧民生活遇到了困難,他憂心;農牧民生活改善,他高興。

  “人數較少民族也都要奔小康,一個也不能少。”3月7日在黑龍江代表團參加審議時,習近平斬釘截鐵地説。

  2015年11月,習近平在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上發表講話時強調:“消除貧困、改善民生、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我們黨的重要使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對全國人民的莊嚴承諾。”

  這個莊嚴的承諾,總書記一刻也沒有忘記。

  發展理唸有深意

  本次人代會審議通過的“十三五”規劃綱要,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為主線,對“十三五”謀篇佈局。

  習近平在關於《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的説明中明確指出,這五大發展理念,是“十三五”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的集中體現,也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發展經驗的集中體現。

  3月5日,在參加上海代表團審議時,幾位代表不約而同談到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創新驅動發展。習近平説,創新發展理念是方向、是鑰匙,首要的是創新。要抓住時機,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全面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力爭在基礎科技領域作出大的創新、在關鍵核心技術領域取得大的突破。要以更加開放的視野引進和集聚人才,加快集聚一批站在行業科技前沿、具有國際視野的領軍人才。談到台灣問題,習近平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成果需要兩岸同胞共同維護,開創共同美好未來需要兩岸同胞共同努力”來闡釋全民族共同發展、共同繁榮的“共享”理念。

  3月7日,在黑龍江代表團,習近平強調,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是國家一項重大戰略。全面振興決心不能動搖,工作不能鬆勁。要揚長避短、揚長克短、揚長補短,向經濟建設這個中心聚焦發力,打好發展組合拳,奮力走出全面振興新路子。3月10日,在青海代表團,總書記語重心長地囑咐:“一定要生態保護優先”,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

  每次講話,五大理念都是基調,都是其深意所在。

  兌現五大發展理念核心要義,將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的動力,將托舉起全國各族人民的夢想,向世界呈現一個更加美好的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