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專家高度評價中國兩會:中國挑起雙重重擔

2016-03-18 07:56:55|來源:國際先驅導報|編輯:楊玉國

  作者:包雪琳

  國際先驅導報3月17日報道 中國兩會越來越具有國際意義,成為國際社會廣泛關注的重大政治議程。尤其是在世界經濟復蘇乏力的背景下,被譽為“世界經濟引擎”的中國,未來如何發展?能否走得又穩又好?中國還會提出哪些具有國際效應的重大舉措?這些都深受國際社會關注。基於此,《國際先驅導報》常駐新加坡的記者,專程採訪了當地專家,聽聽他對兩會的看法。

  胡逸山(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拉惹勒南國際研究學院高級研究學者)

  中國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十三五”是衝刺的5年。中國在這一關鍵期的轉型中,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很大程度上是取決於中國在“十三五”期間能否落實好創新、綠色、共享這三個理念。中國經濟的增速已經達到一個高點,中國經濟也進入“新常態”。我認為在今後一段時期,中國經濟要加速發展,必須注重“創新”元素。“綠色”理念更多的是強調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經濟發展的同時也要注重環境保護、節約資源。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其實就是要解決人們創造出來的資源如何“共享”,如何縮小貧富差距。這需要一些政策,使得資源實現更大程度共享,這也是促進中國經濟發展的動力。我認為創新、綠色、共享三管齊下,才能使中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在上述關鍵期的轉型中,中國目前面臨最大的不利因素是全球經濟持續不振。中國是一個開放型經濟體,中國打個噴嚏全世界可能都會感冒;同樣的,全世界打了個噴嚏,中國也會感冒,全球經濟形勢不振對中國經濟中短期的發展有很大影響。因為中國製造需要世界的“需求”,如果這個需求持續低落,對中國經濟會有很大的影響。過去中國經濟的發展可能更注重“量”而對“質”的重視不足。所以,當經濟進入“新常態”之後,中國需要沉澱下來,整個經濟發展的思維需要做些調整,使得經濟發展的品質有比較好的成長。

  國際方面比較良好的因素是,與中國貿易往來、與中國經濟共存共榮,都是很多國家所歡迎的,它們希望與中國有更深程度的經貿往來。這一點,東南亞國家表現得十分明顯,東盟很多國家都希望加深跟中國的自由貿易合作。中國國內比較有利的因素,則是中國擁有一個具有巨大潛能的國內市場,也就是常説的“內需”。中國是一個人口眾多的大國,如果能夠有效刺激國內需求,將極大推動中國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現在不是中國給世界貢獻什麼,而是世界離不開中國。美國經濟起落不定、歐洲經濟一蹶不振,中國這個火車頭對世界經濟的意義更加突出了。對中國而言,這是一副雙重重擔。一方面要照顧國內形勢,面臨經濟增速放緩的局面;另一方面,中國還要在提振世界經濟方面有所作為。因此,要挑起這副雙重重擔,我認為創新、提升增長品質非常重要。(本報記者發自新加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