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媒體聚焦兩會閉幕:中國吹響"十三五"發展號角

2016-03-17 21:12:56|來源:參考消息網|編輯:楊玉國

  參考消息網3月17日報道 境外媒體稱,中國兩會16日閉幕。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通過多份重要文件,包括政府工作報告、“十三五”規劃綱要以及關於中央和地方預算的決議。

  據俄羅斯《獨立報》網站3月16日報道,“十三五”時期國內生産總值(GDP)年均增幅保持在6.5%以上的目標是令人矚目的關鍵點之一。這是向地方官員發出的信號:他們不僅要確保生産增長,還要推行艱難的改革。

  報道稱,全國人大會議的許多決議都體現著習近平政治經濟學。習近平政治經濟學來源於中國改革發展的實踐。例如,3月5日,在上海代表團,習近平對工人代表説:我們要想辦法調動一線工人、製造業工人、農民工的積極性,這也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工人階級是主人翁,主人翁的地位要體現出來。

  塔斯社3月16日報道稱,中國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16日在人民大會堂的國歌聲中閉幕。

  報道稱,在閉幕會過程中表決通過了以下文件:2016年至2020年的“十三五”規劃綱要、201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2016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和慈善法。會議還批准了關於中國國務院、全國人大常委會、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的工作報告。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張德江表示:“發展的藍圖已經繪就,前進的號角已經吹響。”他總結説:“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同心同德,開拓進取,為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偉大勝利而努力奮鬥。”

  報道稱,中國政府預測,在“十三五”期間,GDP年均增速不低於6.5%。到“十三五”結束時,中國的GDP將接近90萬億元人民幣。

  隨著經濟增速放緩,2016年中國軍費預算同比增長7.6%,達到約9540億元人民幣,為近6年來最低增幅。

  “十三五”開局力推供給側改革

  德新社3月16日報道稱,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16日結束了12天的年度會議,表決通過了中共提出的經濟增長目標和改革發展五年藍圖。

  報道稱,大約2900名全國人大代表在16日上午表決通過了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和其他報告。

  代表們以約97%的贊成票通過了“十三五”規劃綱要。

  該規劃綱要提出,要實現城鎮新增就業5000萬人以上,加強高速公路和高速鐵路建設,並使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0%。該規劃綱要再次強調了中國的既定目標:到2020年GDP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報道稱,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中國正面臨艱巨的挑戰,即在人口增長和老齡化的同時保持經濟增長。

  全球市場對此次會議給予了密切關注,以尋找有關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發展方向的信號。

  台灣《工商時報》3月16日報道稱,隨著大陸啟動“十三五”規劃,其政策力求穩增長的此時,也將對全球經濟産生巨大影響。

  報道稱,為了穩增長,大陸今年多管齊下。各主要部委也提出承諾,期在“十三五”元年,能夠借“供給側改革”,為經濟發展去弊興利。在經濟結構調整方面,要全面執行“去産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

  大陸除要扛起經濟保持中高速成長重責大任,更要面對因去産能等帶來的挑戰。大陸今年仍將採取積極財政政策,財政部宣佈將赤字率提高到3%,比去年高出0.7個百分點,赤字預算比去年大幅增加5600億元人民幣。

  報道稱,中國大陸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在貨幣和金融市場的政策影響力動見觀瞻,大陸貨幣及金融監管機構也承諾今年將採取穩健略偏寬鬆的貨幣政策,並且遏制資本流出的危機。

  在股市方面,大陸也表態未來幾年不再採取熔斷機制等,期使其金改能為“供給側改革”帶來支撐,力保金融産業成為實體經濟的最重要後盾。

  首部慈善法“十年磨劍”終出臺

  埃菲社3月16日報道稱,中國立法機構16日通過了首部慈善法,這部法律此前經過了長達10年的辯論。該法律將對如何從事慈善活動加以規範。

  報道稱,中國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16日舉行閉幕會,全國人大表決通過慈善法。這已經是慈善法草案的三審稿。

  上周公佈的慈善法草案顯示,慈善組織不得從事、資助危害國家安全和社會公共利益的活動。草案還提出,慈善組織不得接受附加違反法律法規條件的捐贈。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私分、挪用、截留或者侵佔慈善財産。

  報道稱,慈善法草案明確慈善組織、捐贈人、受益人依法享受稅收優惠。草案當中關於減免稅收的部分最受期待。

  一些專家認為,慈善法有利於推動中國的慈善事業,即便中國在這方面依然落後於美國。

  另據英國廣播公司網站3月16日報道,中國全國人大會議表決通過了慈善法。

  報道稱,北京師範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院長王振耀教授説,新的慈善法旨在將中國的慈善捐款納入法律的框架,把個人和組織的慈善行為納入法律的監督、規範和保護之下,並試圖與西方社會成熟的慈善管理操作接軌。他説,對於一個現代社會,沒有一部慈善法就很難正常運轉。

  中國首部慈善法的出臺,從建議到草案通過經歷了10年之久。其中因為爭議和業內質疑,幾經推遲。十年磨一劍的慈善法將怎樣規範中國慈善機構的運作,還有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