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萬高齡農民工遇尷尬:打工難參保 回鄉難享養老金

2016-03-20 15:09:22|來源:央廣網|編輯:杜軍帥

  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道,過了正月開了春,走上工作崗位的農民工中,不論在建築工地還是環衛場所都不少已經是年過50歲,被我們稱為“高齡農民工”的人。由於年齡問題的尷尬,他們有的雖然在工作崗位上卻徘徊在社會保障的大門之外;有的雖然告老還鄉,卻因為無法連續繳納社保15年而無法享受養老金。他們的“老有所依”需要政策的哪些扶持?

  56歲的趙秀麗從河南焦作老家來到鄭州的勞務市場,期待能有一份補貼家用的工作,十多天過去了目前仍然沒有接到工作的橄欖枝。“希望找一個管吃管住的,工資一月掙個一兩千塊錢就行了。找飯店、保潔、保姆這樣的活兒也找不著,他們嫌年齡大了。家裏現在發的養老金一月90塊錢,現在也沒有開始發,年齡不到。”

  像趙秀麗一樣50歲以上的高齡農民工,全國至少有4600萬人。多年來,我國農民工群體以每年20%-30%的比例增長。國家統計局《2014年全國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顯示:2014年,“高齡農民工”已達4600萬人。鄭州農村人力資源管理服務中心職業介紹科科長常冠輝説,從就業服務的規定來説,農村勞動力進城以後,男性60歲、女性55歲屬於退休年齡。

  常冠輝介紹稱,目前他們以打零工為主,年齡太大了,疾病、不靈活等等,企業有這方面的顧慮。一般45以上都不好找了,有些人家不一定願意用他們。

  我國目前各項社會保障待遇是以勞動關係為基礎而建立的,超過退休年齡繼續就業是否存在勞動關係、是否被認定為工傷,在司法實踐中爭議不斷。全國人大代表、80後農民工張曉慶提到,即便如此,父輩農民工也是通過各種方法希望通過年齡關,能夠拿到城市裏的一份收入。

  張曉慶説,他的親戚朋友60歲還出去打工。通過染頭髮或穿著年輕一點,或做一些假證件,改一下年齡,就是為了獲得保險一類的保障。

  上有老、下有小,賺錢養家,是這些高齡農民工年過半百仍然堅守務工的原因。

  鄭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農民工工作處副處長姚志峰説,我國目前對於老年人就業還沒有完善的法律法規來規範和約束,如果為這部分勞動力提供就業服務,隨之可能會出現一系列問題,無法保障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姚志峰表示,現在有些外來人員,在農村60歲可能覺得還能幹活,但來以後,如果給他提供服務出現勞動糾紛,60以後就沒法簽合同。不簽合同一旦出現受傷等問題,社保交不了,出現問題沒法調解。

  作為第一代外來務工者,如今,他們可能沒有攢夠養老錢,卻不得不面對新的困境。沒有技術,力氣也不如年輕人,經濟進入新常態,産業結構轉型,他們的未來在哪?城鎮職工和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轉換需要滿足繳費15年的條件;並且要連續繳納社保15年以上才能夠享受養老金。

  中國社科院社會保障研究室主任張展新説,50歲以上的農民工,可能因為過去的制度框架他還沒有資格來參加,就算參加了也是剛剛參加,年限比較少。高齡農民工回到家鄉,不能因為他們在城裏的打工經歷而面臨參保困難的問題。地方有很多變通辦法,中央政府應當敦促地方政府參照當地老年職工的參保,讓一部分在城市打工多年,但離15年繳費期還有一定差距的,通過補繳獲得城市養老。 央廣網鄭州3月20日消息(記者車麗河南臺記者栗鑫)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