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兩會:房地産事關民生福祉 去庫存切忌簡單化

2016-03-16 10:36:41|來源:中新網|編輯:王雪瑩

  原標題:聚焦兩會:房地産事關民生福祉 去庫存切忌簡單化

  3月5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會前,住建部部長陳政高在“部長通道”接受記者採訪。中新社記者 金碩 攝  

  中新網3月16日電 每年兩會,老百姓在衣食住行消費成為關注熱點。繼14日交通部記者會講了“行”之後,15日兩會記者會的焦點轉到了“住”。港臺地區及外國華文媒體稱,房地産不僅是一個經濟問題,更是一項事關民生福祉的重大工作。如何穩定房市,這格外考驗智慧和能力。

  香港《大公報》16日刊文稱,當前中國房地産市場的突出問題是“兩高”:高房價與高庫存。一方面,一線城市房價正在高位運行,另一方面,房地産庫存量不斷升高,三四線城市尤為明顯。

  分析稱,房地産市場鏈條長,與其他行業關聯度高,既關乎金融體系的穩定,又直接牽動鋼鐵、水泥等行業的興衰。同時,房地産不僅是一個經濟問題,更是一項事關民生福祉的重大工作。升斗小民有的上無片瓦,熱切渴望“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有的幾輩子的辛苦積蓄全部投入買房,盼望市場能夠平穩健康,保值增值。這格外考驗智慧和能力。

  住建部長陳政高在記者會上坦承了房價上漲過快、庫存嚴重等問題,同時大派“定心丸”,明確表示中國不會像日本樓市那樣崩盤,中國經濟長期向好是房地産發展的前提條件,而城鎮化進程則提供了廣闊空間。政府亦將在住房制度改革、棚戶區改造、鼓勵引導農民工進城購房等方面打出政策組合拳。

  文章表示,房地産市場的問題,既有過往十多年土地財政驅動、經濟結構性矛盾堆積的深層癥結,也不乏各種市場力量推波助瀾形成的泡沫和虛火。調控房地産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住建、金融、財稅、土地、戶籍等部門綜合施策。破解房價和庫存“正高”的局面,需要“政高”,這不單指住建部長陳政高,更需各級政府高度負責、各項政策高效精準。

  該文認為,當前經濟下行,地方政府壓力很大,但調控房地産,不能急功近利,重蹈“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老路,而須著眼于長遠的經濟結構改革和制度改革,避免將庫存壓力簡單轉嫁到農民工等群體身上。

  新加坡《聯合早報》16日報道,房價是近期也是中國全國兩會期間各方聚焦點,它不僅牽動著民眾的錢袋子,也影響宏觀貨幣政策的迴旋空間。

  各方出手救樓的決心是顯而易見的,只是花下去的力氣是否會使到點子上,穩住一二線房價的飆漲,去除三四線城市的庫存,怕是還要等上兩三個月才有答案。

  多數經濟分析師認為,既然有超過5億平方米的待售面積在三四線城市滯銷,那麼在房價不漲的情況下,央行支持去庫存,做法是積極的。

  至於上海、深圳等少數一線城市房價攀升過快,市場人士的解讀是,央行覺得這應該依靠市場的力量、商業銀行自主決策和地方政府嚴加監管把控來應對,邏輯上也沒錯。

  該報指出,中國的決策者和理智的民眾深知,房地産並不適合作為投資品來炒作。在內需不振、改革又需要週期和資金的情況下,資産價格升值所創造出來的短期財富膨脹,能夠讓經濟賬面好看一些,但能撐得起子孫後輩的長遠幸福嗎?

  香港《文匯報》16日文章稱,也許,房地産的短期景氣確實能為中國經濟增長,尤其是靠土地財政過活的地方政府帶來好處。但從長期看,大量資金套牢在樓市,社會價值觀極度扭曲,不再有人相信勞動創造價值,這對經濟的傷害或許比房地産的庫存風險來得更猛。

  香港《明報》16日報道稱,陳政高在記者會上稱中國一線、二線城市的樓價依然飆升,今年該部的重要任務之一是,穩定一線城市和部分二線城市樓價。他又指今年樓市庫存嚴重,如何去庫存是住建部工作要點。對於中國樓市會否重演日本上世紀90年代樓市崩盤的現象,陳政高認為,時代和背景等不同,不能相提並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