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摸底:關注留守兒童的新起點
3月26日,民政部社會事務司副司長倪春霞在天津大學一場有關農村留守兒童、城市流動兒童的研討會上透露,我國今年將首次摸清留守兒童底數。(3月27日《中國青年報》)
近年來,留守兒童可稱為新聞熱詞。在相關的新聞中,有不少是令人感覺沉重的內容。其中更有些悲劇,要麼是孩子傷害自己,要麼是他們傷害別人。比如,在貴州畢節就發生過多起留守兒童自殺死亡事件,而去年三名留守兒童的殺師案更是震驚輿論場。它們都觸動著社會的神經。
因此,徹底摸清留守兒童底數確有必要。這是從國家制度政策解決留守兒童問題的一個基礎性工作,也是一個意料之中的工作。因為,今年2月,國務院就印發了《關於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的意見》,要求到2020年,未成年人保護法律法規和制度體系更加健全,兒童留守現象明顯減少;要求不得讓不滿十六周歲的兒童脫離監護單獨居住生活。既然相關目標已經非常明確,那工作就會一項項鋪展開來,摸底當然是其中之一。它表明的是,國家層面對農村有了更細化的關注,而關注留守兒童是一個重點。
這種細化的關注,意味著國家對留守兒童群體存在的問題可能會進行通盤考慮,並制定應對措施。以往,我們對這項工作的著力點可能更多集中在物質層面上,比如,免學費,提供營養午餐等。然而,在心理層面的工作可能做得並不多。可諸如畢節留守兒童自殺案件的事例又表明,我們國家有必要對全國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進行摸底,並制定相關的應對措施。
此外,留守兒童多由祖輩照顧,父母監護教育角色是缺失的。因此,“隔代教育”問題在“留守兒童”群體中最為突出。在農村,很多父母因為農村學習環境不好,他們讀不好書,於是輟學出去打工。而現如今,他們的孩子也在重復著父輩走過的路。於是,有了“90後農民工”這樣的新詞。這是農村教育的代際發展狀況,是一個必須打破的惡性循環。
必須注意的是,無論是心理健康問題還是教育代際循環問題,又或者是其他問題,都不是孤立的。其中很多問題存在相互聯繫,必須通盤考慮。因此,國家摸底是為了更好地解決留守兒童問題,是必不可少的動作,這也是農村工作的又一個新起點。(文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