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兩會:我們身邊的70、80、90後在關注什麼

2016-03-03 17:25:21|來源:中國日報網|編輯:杜軍帥

  中國日報網3月3日電(記者 涂恬)3月2日下午,全國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新聞發佈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召開,2016年兩會由此正式拉開序幕。2016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眾多熱點話題在兩會大幕開啟之前就已受到廣泛關注,而除了傳統的報紙、電視等渠道,年輕一代們更是紛紛通過網絡、手機持續關注兩會並積極參與話題討論,對兩會的關注儼然已成為他們身邊的流行趨勢。對此,中國日報網記者採訪了分別來自70、80、90後三個群體的普通人,接下來就讓我們來一起聽聽他們對今年的兩會有著什麼期許。

  坐標:中國西部 青海省西寧市

  採訪對象:民營企業家峰先生

  所屬群體:70後

  1971年出生的峰先生是一位“70後”民營企業家,10年前在家鄉——青海省西寧市成立了自己的生物科技公司,經過他的不懈努力與奮鬥,目前公司運營狀況良好,已經在全國多地開設了分公司與辦事處。

  在被問及今年兩會最關心的話題之時,峰先生告訴中國日報網記者,作為企業經營者,自己最關心的是中國經濟的走勢和稅收政策的改革,其次就是食品安全問題。

  “國家去年提出了‘供給側改革’,對這個我本人非常感興趣,我希望本屆兩會能夠多多涉及供給側改革的落實,讓每一名企業經營者都能感受到中國經濟的無窮潛力,讓我們有更強大的信心與更充足的幹勁。”峰先生説,“此外,我也希望兩會進一步關注簡政放權、稅收減負,為企業經營者們創造更大的發展空間。”

  峰先生還表示,自己也是一位父親,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他對中國的食品安全問題也有過不少思考。

  “我希望今年的兩會也能多多關注食品安全,畢竟這事關民生,一定要保證國人‘舌尖上的安全’。”峰先生説。

  坐標:中國東部 浙江省杭州市

  採訪對象:國企白領沈劍

  所屬群體:80後

  1988年出生的沈劍是浙江省杭州市一家國有企業的員工,從事公路建設與養護的工作,今年28歲的他正在積極籌備結婚成家,在兩會召開前夕,沈劍也在密切地關注著網上以及手機端有關兩會的各類消息。

  在被問及“眾多兩會熱點話題裏你最關心哪一個”時,沈劍表示:“作為一名標準的80後,我經歷了教育大改革前的最後一次高考,也體會過畢業後就業的艱辛。如今,而立之年的我即將步入婚姻的殿堂,正所謂成家立業,有家才有國,家庭和睦幸福了,才能在事業上更進一步。因此,我最關心今年兩會在‘全面二孩’配套政策方面會有什麼討論。”

  沈劍説,出生在80年代的自己是中國眾多獨生子女中的一員,在成長過程中體會過作為家中唯一一個孩子的孤獨。因此,他非常希望自己將來能有兩個孩子,讓孩子們可以彼此陪伴、共同成長。但是,隨之而來的教育問題、房屋購置問題,以及未來孩子的就業問題等,都影響著他本人對“二孩”的選擇。

  沈劍表示,希望本屆兩會能多多關注“全面二孩”後的相關問題,爭取讓國家早日完善在“二孩”方面的配套機制,真正解決老百姓的顧慮。

  坐標:中國首都 北京市

  採訪對象:大學生小雷

  所屬群體:90後

  小雷是清華大學的一名學生,作為一名典型的“90後”,又是馬上將要離開校園走上社會的“準畢業生”,小雷對於今年的兩會可以説是格外關注。

  在被問及“兩會熱點話題裏你最關心哪一個”時,小雷告訴記者,作為一名即將畢業的90後大學生,自己目前已經開始思考踏入社會後的就業問題。考慮到這一點,他對“就業創業”相關的議題就十分關心。

  小雷説,李克強總理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自己身邊也有很多朋友、學長已經投入到了創業大潮中,一些人甚至已經小有所成,取得了一些成功,而這些勵志故事也在激勵著他。

  “在‘十三五’開局、改革攻堅之年,希望本屆兩會多關注大學生就業問題,也希望政府多給應屆畢業生創造就業創業的機會,讓我們能夠為國家的建設添磚加瓦。”小雷説。

  除了就業創業之外,小雷還對當前國家在房地産調控方面的政策非常關注。小雷表示,自己非常希望將來能夠在北京安家落戶,但目前包括北京在內的國內一線大城市房價高企,這牽動著無數剛剛踏入社會的“90後”的心。

  “希望本屆兩會能多多關注房地産調控問題,也希望國家能夠制定出房地産調控的長效機制,平抑房價,解決我們90後的後顧之憂,讓我們能專心於各自的工作領域,在各自的領域內為社會的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小雷説。

  關注兩會、談論兩會已經成為了當下中國年輕人的一種態度,在中國日報網通過微信平臺開展的“兩會最關注話題投票”中,眾多微信用戶也積極參與了投票,包括食品安全、醫療改革、房地産調控、供給側改革等在內的眾多熱點話題都高票當選,備受關注。

  中國的年輕人正在以巨大的熱情關注著兩會,他們渴望為國家大事建言,願意從身邊小事做起,從本職工作出發,為國家發展與建設貢獻力量的態度,正在為我們實現偉大的“中國夢”不斷注入新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