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月三期總設計師:航天是大家的事 點讚要在成功後
全國人大代表、探月工程三期總設計師的胡浩面對媒體記者,生動介紹嫦娥五號的最新情況,語言毫無晦澀。劉軼瑤攝
原標題:探月三期總設計師:航天是大家的事 點讚要在成功後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劉軼瑤、李嚴):身為探月工程三期總設計師的胡浩,“兩會”期間以全國人大代表的身份,在會場內外續寫著航天人特有的嚴謹,也呈現出探月人獨有的豐富。面對媒體記者,生動介紹嫦娥五號的最新情況,語言毫無晦澀;肩頭有全國人大代表的職責,較真的一面體現在開會時觀察入微、調研時分析透徹;駁斥謠言時,是眼裏絕不揉沙子的堅定;談起航天事業,又謙虛地表示“點讚要在成功之後”。
“航天是在大家的共同關心下做好的”
探月工程之複雜,遠不止是民眾熟悉的發射場、火箭、月球車。“繞、落、回”三步的背後是動力、材料、測控、遙感無數新技術的集合。説航天“高精尖”甚至是“高冷”,共識者絕對不少。
然而,在探月工程三期總設計師胡浩的眼裏,航天卻絕不是“高處不勝寒”,在他看來,“我們做工程不能做成自己的事兒,這是國家的事兒,也是大家的事兒!”
月球之遙遠、火箭之精密,怎麼就成了大家的事兒?胡浩舉例説,去年底嫦娥五號的合練任務,火箭從天津出發到海南,整個過程很多人幫忙,尤其是護路的警察。“我們突出的感受就是,不管去哪個單位,煉鋼廠、元器件配套廠、電纜電線廠等等,大家都很支持;去的企業、政府部門都很支持。沒有各方面支持,大系統就沒有辦法做。”
這位總師也真誠地表示,航天很難,“我們做的不好的地方請大家監督”。胡浩説,雖然現在進展確實比較順利,但也容易給外界一種錯覺——成功是應該的。其實,連續發射成功很不容易, 因為涉及到的系統太複雜,影響因素太多,牽扯範圍太廣……
作為探月工程三期總設計師,胡浩始終銘記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見嫦娥三號任務參研參試人員代表時提出的要求——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他強調,嫦娥五號也是貨真價實、名副其實的中國創造。
胡浩還透露,嫦娥五號各系統的科研團隊、參與探月工程的所有航天工作者,都備受習總書記“航天夢是強國夢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是我們不懈追求的航天夢”等重要指示的鼓舞,每個産品、每個研製流程都全力以赴,向著探月工程總目標繼續前進。
所以,遇到有人為目前的探月成果點讚,他總是冷靜地回應“點讚要在整體成功之後”。
“我們現在差的就是科技成果轉化”
在胡浩看來,航天是夢想、是挑戰,是科技;探月工程的意義也在於“凝結一大批新技術和新成果,是一個大的前沿科技的集合”,將作用於更廣闊的國民經濟領域。從尿不濕到鈦合金眼鏡架,航天成果的轉化便捷著百姓生活。
作為全國人大代表,胡浩也參加了《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的立法調研,發現國防領域存在大量專利轉化效果不理想的問題,甚至,僅一個科技集團去年就有8000項發明專利待轉化。
他分析,轉化效果不理想的原因至少有四個:很多專利屬於集體而非個人、轉化的主體不明;掌握和研發專利的科研人員沒有媒介和精力從事後續工作;資産評估評價等需要政府部門牽頭;保密項目如何解密需要制度規範。
全國人大常委會去年修改了1996年頒布的《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去年修改,今年就要開展執法檢查。對此,胡浩認為,法律的修改,和當前中國的形勢、需求緊密結合。迅速展開執法檢查,就是為了督促有關部門儘快落實法律規定,能夠形成法規、制度、人力保障的有效程式,真正把科技轉化為生産力。他坦言,已經了解到基層落實法律有一些顧慮,因此希望配合的條例、細則、規章等儘快到位,“這次執法檢查我想一定是要了解是否有這樣問題,了解法律和一系列配套措施如何切實發揮作用”。
探月三期總師作為全國人大代表,不僅參加了《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的立法調研,還參加了《防震減災法》實施情況的調研,他認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展開的立法調研、執法檢查,都貼合實際,都圍繞國家大局、社會發展大局和社會主旋律”。
從嫦娥五號到“十三五” 從操心到期待
嫦娥五號目前已經進入到最關鍵的階段——正樣生産階段,預計2017年發射。作為探月工程三期的總師,胡浩坦率地説“哪個環節都操心”:從發射場的雷電環境到海南的特殊風力,從分離、二次滑行的動作到月球車的穩定性。
他坦言,上月球的東西是越輕越好、越精密越好,但是系統集成度高,冗余度就低。不過,嫦娥五號的設計方案充分借鑒經驗,將既實現輕小型化,又確保可靠性。所以,胡浩反復強調,航天是挑戰。但正是這些挑戰激發了航天人的榮譽感、成就感和盡全力克服困難的無限熱情。
談到未來,胡浩期待黨中央、國家批准設立“中國航天日”,儘早出臺我國的《航天法》,更希望“十三五”期間切實做好科技成果轉化,“讓國家重大項目的綜合帶動性越來越強,帶動面越來越寬、越來越長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