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兩會:李克強首次發聲釋放哪些信號?

2016-03-05 07:40:09|來源:新京報|編輯:韓基韜

  3月4日下午,李克強總理看望出席全國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的經濟、農業界委員並參加討論。這也是他在今年“兩會”期間的首次發聲。李克強表示:積極的財政政策會更加有力,而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鬆緊適度!他強調,讓經濟主要指標繼續保持在合理區間,任務更加不易,要打一場“硬仗”。

2016兩會:李克強首次發聲釋放哪些信號?

2016兩會:李克強首次發聲釋放哪些信號?

武治義 攝

  “還有哪位委員有什麼特殊建議嗎?”當7位全國政協委員依次發言後,李克強緊接詢問道。

  3月4日下午,李克強總理看望出席全國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的經濟、農業界委員並參加討論。這也是他在今年“兩會”期間的首次發聲。

  積極的財政政策會更加有力,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鬆緊適度

  剛走進政協委員駐地所在酒店,總理便詢問工作人員這棟大樓歸哪兒。這為他隨後的講話埋下了伏筆。

  “我們中央政府的負債率只有17%,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算是非常低的。地方政府的債務雖然相對高一些,但多數還是帶有資産、運營性的項目。我們所在的這棟大樓就是一個例子。我剛才問過了,産權屬於區政府。”總理説,“這説明我們盤活政府資産還有不小的餘地,也為我們調整完善財政政策提供了空間。要讓人民過上好日子,政府就要過緊日子。”

  他進一步透露,2015年中國的赤字率只有2.4%,今年這一數字會有“比較大幅度的提高”,而新增赤字將主要用來為企業減稅,同時部分用來保障民生。“通過減稅讓企業活起來,從而讓經濟也活起來。”

  “積極的財政政策會更加有力,而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鬆緊適度!”總理説,“最重要是要提高支持實體經濟的效率。我們一方面要暢通傳導機制,另一方面要加強監管,督促金融機構使資金流向實體經濟。”

  李克強表示,今年年初各國公佈的經濟增長指標,中國仍然在主要經濟體中名列前茅,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接近30%。

  “説中國經濟拖累全球經濟,這樣的判斷沒有根據。但也要看到,中國經濟已經深度融入全球經濟,在全球經濟不確定因素增加、大宗商品價格深度下跌的情況下,我們也很難獨善其身。”李克強説,“從國內看,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矛盾也在不斷顯現,我們應對的挑戰愈加繁重。”

  他強調,今年我們讓經濟主要指標繼續保持在合理區間,任務更加不易,要打一場“硬仗”。“在這種情況下,更要穩定和完善宏觀經濟政策,穩定市場預期”。

  傳統動能穩定前行,“新經濟”異軍突起

  “總理提出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讓我們非常受鼓舞。乍一看起來,‘雙創’只是個人或者中小微企業的事,但實際上,大企業同樣是創業、創新的主體。”全國政協委員、聯想集團董事長楊元慶在發言中説。他隨即提出建議:充分發揮大企業作為“雙創”資源和業務平臺的作用。

  “確實,‘雙創’不僅是中小企業的事,大企業也非常需要。”李克強就此回應道。他以韓國“創造經濟革新中心”為例指出,政府可以與大企業、科研院所及教育機構協作搭建平臺,共同推動創業、創新。

  “經過過去30多年的發展,我們國家已經走到了一個節點上。傳統發展方式的邊際效益正在降低,這個時候要依靠創新驅動,依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推動形成新的經濟模式、新的業態,為中國經濟提供新的動力。”總理説。

  李克強表示,本屆政府在保證傳統動能穩定前行的同時,一直著力培育發展新動能。“現在看,新經濟、新動能的帶動作用已經超出了我們的預期”。

  “本世紀初,我剛到遼寧工作的時候,老工業基地相當困難,雖然GDP增速不低,但失業率很高。到大街上一看,到處是遊蕩的人。”李克強説,“但現在,雖然不同地區、行業經濟走勢出現分化,但卻很少看到街頭失業的人群。在經濟增速放緩的情況下,去年我國新增城鎮居民就業人口仍然超過1300萬,這裡面新動能起到很大的支撐作用。”

  李克強説,新經濟不僅帶動了就業增長,還帶動了傳統動能的改造升級。“傳統動能穩定前行,‘新經濟’異軍突起,這會共同推動中國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總理強調,發展新經濟、加快新舊動能轉換,不僅需要技術創新,更需要體制機制創新,釋放千千萬萬人的創造力。“有人説,過去30多年中國經濟高速發展,靠的是中國人的‘勤勞’。”他説,“現在,如果我們讓中國9億勞動力、特別是1.5億受過高等教育和技能培訓的專業人才放開手腳,充分施展他們的‘智慧’,那中華民族將會迸發出難以想像的競爭力。我們對此充滿信心!”

  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實際上也是激發農業中的“新經濟”

  “你來自袁隆平公司啊?請代我向袁先生問好!”李克強對全國政協委員、袁隆平農業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伍躍時説。

  伍躍時在發言中建議,要加快培育真正懂得農業技術的農場主、種糧大戶和專業種植能手等“職業農民”。

  “不光要培育‘新農民’,更要讓這個行業真正有吸引力!”李克強説。他強調,要在不損害農民利益的基礎上,通過入股等多種方式推進適度規模經營,讓農民真正獲得實惠。

  同樣來自農業界別的全國政協委員、正大集團副總裁楊小平,著重聚焦農業發展面臨的難題。

  “糧食産量‘12連增’將傳統農業增産潛力發揮到極致,繼續增産面臨一些現實困境。要應對這一挑戰必須有新的發展理念,這個新理念就是總理所説的‘用工業的方式發展農業’。”楊小平説。

  李克強隨後表示,糧食産量12連增對國家功不可沒,但也要認識到,農業發展面臨新的情況:一方面糧食庫存和收儲費用正在不斷增加;另一方面,因為農業勞動生産率偏低,我國的農産品價格遠高於國際市場價格。

  “必須認識到,中國處在世界經濟一體化的進程中,很難關起門來保護農業。我們會不斷完善惠農、富農政策,同時,也要通過加快發展現代農業,破解農業發展難題。”總理説,“一家一戶的一畝三分地,很難進行大規模機械操作,提高生産效率。所以要在繼續堅持家庭聯産承包責任制的同時,根據中國國情,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提高生産效率,加快發展現代農業。這實際上也是激發農業中的‘新經濟’。”

  他進一步強調,發展現代農業決不能“掠奪”農民,而要真正促進農民增加收入。這不僅需要適度規模經營等探索,也需要通過推進新型城鎮化、工業化,帶動農民進城就業。“這些課題,也希望在座的各位委員認真研究,向我們提出更多真知灼見的建議。”

  “過去一年,大家同心同德、奮力攻堅,取得了來之不易的成績。”李克強最後説,“中國經濟從來都是在挑戰中發展的,沒有挑戰我們可能偶爾還會懈怠。但越是面對挑戰,我們會更加堅韌、越戰越勇!”(新京報特約記者 儲思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