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協委員:改善環境不等於單一“去煤化”

2016-03-05 15:41:21|來源:國際在線|編輯:王雪瑩

  原標題:政協委員建言獻策:改善環境不等於單一“去煤化” 能源轉型何去何從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廖亮):2016年是“十三五”的開局之年,中國的能源轉型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根據規劃,“十三五”期間,我國將努力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促進經濟社會平穩發展。 

  今年年初,能源局局長努爾白克力表示,能源十三五規劃已經進入衝刺階段。目前,我國面臨著能源結構調整的任務。同時,霧霾等環境問題引起了社會的高度關注,而煤炭消費被認為是污染的主要來源。“去煤化”似乎將成為中國能源發展的大趨勢。對此,政協委員們就能源利用問題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全國政協委員、廣東發改委副主任吳道聞認為,煤炭能源“老大”的位置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難以改變,大幅度壓制並不是解決煤炭問題的有效手段。他説:“霧霾嚴重之後,大家都把大部分的原因歸結于煤炭。但是,現在解決煤炭問題關鍵不在於大幅度壓制煤的比例,而是減少分散使用,比如鍋爐、小電廠。如果集中使用,集中改造,嚴格要求,憑藉現在的技術還是可以得到很大的改善。因此在能源結構調整上應該鼓勵技術進步,更重要的是要推動煤炭的集中使用和集中治理,實現凈零排放。如今國家也在加強電廠的凈零排放改造,我覺得這條路是對的。”

   委員們認為,煤炭在一次能源中的比重佔絕對優勢。在結構調整攻堅期,如果忽略這一根本國情,全面壓制和排擠煤炭産業發展,不僅將浪費一大批寶貴的煤炭資源,造成嚴重産能過剩,對於環境問題也不會有大的改善。政協委員、山西省商務廳副廳長李晉峰表示:“簡單的‘去煤化’對環境污染的治理效果並不像大家想像的那麼明顯。比如,北京已經全面“去煤化”,但是對環境改善的作用是有限的,現在北京的霧霾仍然非常嚴重。因此,污染主要是周邊地區的散煤燃燒和其他的工業帶來的。如果把集中治理的資金再投入到周邊地區,對北京帶來的效果會更好。現在很多的城市都把‘去煤化’作為實現清潔生産的主要目標,但這種簡單的手段對於整個環境的改善效果是有限的,而成本的提高是明顯的。”

  除了煤炭的集中治理,委員們還表示在能源轉型的過程中應該落實綠色發展理念,轉變能源發展方式,使用清潔能源,促進國家低碳綠色發展。全國政協委員、中科院院士李燦用自己的切身體會呼籲國家應該用不同的方式來支持和補貼大的清潔能源項目。“太陽能是一種不穩定的能源,有的時候很高,有的時候又沒有,而電網是需要穩定運行的,因此最大的難點就是中國西部的太陽能發電不容易並網到東部。但是,這個難題在政府的支持下是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解決的。我曾對中國的太陽能做了一個調研。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青海龍羊峽水電站旁邊建了一個20多平方公里的太陽能發電站。龍羊峽水電站在白天計算機智慧控制,與旁邊的這個太陽能發電站的發電情況並網,這樣白天用於發電的水力就可以降低,而晚上則全部依靠水能發電,也能維持高發電量。這個例子就是政府支持下做的一個很好的示範。”

  李燦認為,類似這樣的政府支持應該更多一些:“現在我們在討論一個更大膽的想法:三峽大壩這麼大的庫容量,也可以作為水光互補的例子。總之國家應該重視清潔能源的發展,對此應給予支持和政策的傾斜。另外,核電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成為清潔能源。核電的發展現在也面臨很大的問題。因此國家和地方政府應給予重視和支持。”

  “清潔能源”不可逆轉地成為了兩會熱詞。破解化石能源困局,轉變傳統能源發展方式,需要大規模利用清潔能源。正如全國政協委員、國家電網公司副總經濟師王抒祥所説:“新常態下,能源電力就應該加快發展,在發展過程中要注重品質,要用更多的清潔能源代替化石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