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熱評政府工作報告:經濟增長目標設區間合理科學
3月5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告。新華社記者/劉衛兵攝
國際在線專稿:3月5日上午,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開幕式上,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了政府工作報告。報告中提到,2016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目標是6.5%-7%,這考慮了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相銜接,考慮了推進結構性改革的需要,也有利於穩定和引導市場預期、有利於實現比較充分的就業。外媒敏銳地捕捉到政府工作報告中的這一變化,評論稱中國21年來首次為GDP增長目標設定區間,顯示了政策的靈活性和科學性。
首設GDP增長區間體現靈活性
彭博社3月5日的報道稱,中國政府宣佈將2016年的經濟增長目標設定為6.5%-7%,這是1995年以來中國首次為GDP增長目標設定區間值,這樣做是考慮到全球經濟處於一個大的調整期,是為了應對外部經濟環境的不確定性。
報道援引世界銀行駐中國代表處經濟部主任、首席經濟學家郝福滿(Bert Hofman)的話指出,中國政府公佈的GDP增長目標區間值是受市場歡迎的,設立區間值為平衡結構性改革和需求管理提供了必要的靈活性。
路透社的報道認為,中國首次為GDP增長目標設定區間,凸顯在經濟下行壓力仍然較大的背景下,中國為宏觀調控預留空間和引導市場預期的良苦用心。
政府工作報告也引起了韓國媒體的熱議。韓聯社5日的報道稱,中國設定經濟增長目標區間,顯示了政策的靈活性和充分應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變化的彈力性。隨著中國經濟發展逐步轉向注重可持續性發展的“新常態”模式,相信為經濟增長率設區間的方式更加合理科學。
中國經濟發展不再唯數字論
韓國“News Tomato”網站評論,中國今年的經濟增長目標之所以降到6.5%-7%,一部分原因在於中國政府著力推進的供給側改革,國有企業改革或是減少一些低效率企業的措施難免會造成經濟損失,這是合理的,也是中國經濟從製造業主導轉向消費服務業主導的一個必然過程。
韓國《亞洲經濟》評論,中國不再執著于經濟增長率的一個具體數字,而是更加注重國民生活品質的提升和消費能力的增長,這樣不僅可以避免政府一些官員在數據上造假,還可以為健全“新常態”經濟建設帶來良好的效果,並有助於順利實現經濟的“軟著陸”。
路透社3月5日的報道稱,中國今年3%的赤字率一如市場預期,在強調供給側改革以及“三去一補一降”的政策背景下,中國更強調擴大內需,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從而在短期穩增長和中長期調整結構目標間取得平衡。
報道評論,相較以往,2016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涉及積極財政政策的表述和內容似乎更多。除了赤字率提高到3%,政府工作報告明確今年5月1日起將全面推行營業稅改增值稅,將試點範圍擴大到建築業、房地産業、金融業和生活服務業,並將所有企業新增不動産所含增值稅納入抵扣範圍,確保所有行業稅負只減不增。
彭博社的報道也認為,中國政府公佈了更寬鬆的財政政策,強調要加速對國有工業進行結構性重組,關注經濟的結構性改革,從以往的靠投資和出口拉動增長轉向由內需拉動增長。
韓聯社認為,達成今年的經濟增長目標,財政政策比貨幣政策更為重要。中國通過積極地擴大財政支出政策,可為資金市場的穩定增長起到推進作用,還能使地方政府的投資體系更加現代化,中國經濟有望持續繁榮。
美國財經網站“經濟日曆”的報道則稱,中國的中産階級人數已經超過美國,這個龐大的群體正在拉動中國內需的增長。中國已不再是廉價物品的唯一齣口國,製造業在中國GDP中所佔的比重也在縮水;與此同時,隨著中産階級人群的擴大,服務業有後來居上之勢,已成為中國GDP增長中的大頭。
中國依然是投資的優選地
《華爾街日報》則關注了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的高頻詞,稱“發展”二字在李總理的報告中被頻繁提及,去年被提及186次,而今年則被提及211次。另外,光是“經濟”一詞就在今年的報告中出現了32次,而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經濟”一詞僅出現了21次。
報道稱,雖然GDP增速目標有所降低,但是,李克強總理在今年的報告中使用“增長”二字的次數是去年的1.5倍。中國對於“發展”、“經濟”、“增長”的重視有增無減。
《馬爾他時報》撰文評論,受國內需求降低以及全球經濟下滑的影響,市場應該接受中國的經濟增速不可能永遠保持在跟前幾年一樣高位增長的事實。但是,人們要看到故事的另一面,那就是儘管中國經濟當前處於困難期,但未來的圖景將更廣闊、更燦爛。
報道認為,中國依然擁有全世界最多的人口,而且現在又全面放開了二孩政策,這將進一步刺激國內需求。所以從長遠看,中國依然是投資的優選地。(何雨陽 劉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