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系統人大代表建議加快全國通用機場建設 力爭早日實現“縣縣通”

2016-03-07 01:12:13|來源:國際在線|編輯:韓基韜
  原標題:航空系統人大代表建議加快全國通用機場建設 力爭早日實現“縣縣通”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劉允):在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關於“十三五”規劃的建議中,首次提出將通用航空基礎網絡設施建設納入規劃,將通用航空從民航中單列出,與民航、鐵路、公路並列,表明通用航空産業發展當前已被提升到國家戰略高度。

  通用航空,是指使用民用航空器從事公共航空運輸以外的民用航空活動,包括從事工業、農業、林業等作業飛行以及醫療衛生、搶險救災、氣象探測等方面的飛行活動。一般來説,執行通用航空飛行任務的飛行器大都是小型飛機、輕型飛機、直升機等,飛行空間為1000米以下的低空。

  正在召開的“兩會”上,有航空系統代表建議應加快全國通用機場建設,力爭早日實現“縣縣通”。建設通用航空機場是國家立體交通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公路、鐵路、港口碼頭、干支線機場等傳統基礎網絡的有益補充,是繼發展高速公路、構建高鐵網絡之後,我國在交通運輸領域的又一重大舉措。自改革開放,特別是新世紀以來,在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和親切關懷下,我國通航産業實現了穩步發展,2004-2014年,我國通用飛機的保有量從566架增加到1987架,年複合增長率超過10%,已經成為全球增長最快的通用航空新興市場。而中央在“十三五”規劃建議中首次將通用航空基礎網絡設施建設納入規劃,表明通用航空産業發展已被提升到國家戰略高度。

  對於建設通用機場,發展通航産業的意義,南昌航空大學校長、農工黨江西省委副主委羅勝聯介紹説:“發展通航産業有助於促進相關産業發展;有助於促進城鄉經濟均衡發展;有助於促進新型城鎮化建設;有助於促進對貧困地區精準扶貧;有助於促進快速連接交通體系的構建;有助於穩增長、調結構、促轉型。”

  儘管目前通用機場建設已獲得全國多個地方的高度關注,但整體上仍呈現“規劃多、落地少”的態勢,存量和增量較我國通用航空産業發展的需要仍相去甚遠。對此,中航工業副總工程師、中國工程院院士樊會濤分析認為這是由幾方面原因造成的:“制約我們國家通航産業的發展有很多原因,我自己覺得有幾條:第一、我們沒有做到想飛就飛,空域沒有開放,沒有實現自由飛行;第二、不能做到想落就落,我們供通航飛機起落的機場比較少;第三、消費觀念問題,實際上通航産業從美國來説是大眾消費。比如説通用飛機已經進入了千家萬戶,我們國家20年前誰能想到汽車能像今天進入老百姓家中,20年以後我們通航有可能進入到千家萬戶。”

  樊會濤進一步表示,國家何時能夠早日實現低空開放,是推動我國通航産業發展必不可少的一個條件,同時還需要全國通用機場配套建設儘快落實。為此,南昌航空大學校長、農工黨江西省委副主委羅勝聯在今年的“兩會”上建議以政府投資、企業投資、公私合營等多種模式統籌發展全國通用機場配套建設,爭取早日實現“縣縣通”。

  “我們建議以多種模式統籌推動全國通用機場建設,加快構建層次清晰、佈局合理、定位準確、通達性強的全國性通用機場網絡體系,儘早實現全國2800多個縣“縣縣通”,建立健全國家通用機場專業化服務標準與管理體系。”

  而在中航工業特級專務、園區辦主任榮毅超看來,通航業務發展成熟是一個航空強國的重要標誌,因此全國2800多個縣實現通用機場“縣縣通”,也將是我國未來邁向航空強國的重要一步。

  “如果我們要建設成航空強國,通航業務發展是重要的標誌。我們也希望通航業務的發展,讓我們未來很多人都買的起一架三五十萬的小飛機,這個就可以帶動我們國家的經濟增長,並且是一個高品質的增長。如果我們將來像美國人那樣想飛就飛,大家都成了航空飛行的愛好者,我們就有希望成為一個航空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