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必須用好“兩隻手”
3月5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海代表團審議時強調,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核心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關係,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要講辯證法、兩點論,“看不見的手”和“看得見的手”都要用好。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立足全國改革發展大局,指明瞭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和核心,蘊含著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和方法論的豐富內涵,是我們做好當前經濟體制改革工作的基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這是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規律認識的一個重大突破,標誌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進入了一個嶄新階段。經過20多年實踐,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斷發展,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社會生産力,取得了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人民生活達到總體小康的歷史性成就,但是,束縛市場主體活力、阻礙市場和價值規律充分發揮作用的弊端仍然存在。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告誡我們:“這些問題不解決好,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難以形成的,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也是難以推進的。”市場決定資源配置是市場經濟的一般規律,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必須遵循這條規律,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
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前提是正確認識市場作用和政府作用。市場通過供求、價格、競爭等機制功能發揮作用,被稱之為“看不見的手”;政府通過制定宏觀經濟政策、産業政策、法律法規等,將資源有目的地配置到相應領域,被稱之為“看得見的手”。習近平總書記歷來強調運用好辯證唯物主義方法論,“要堅持‘兩點論’,分析問題一分為二,既看到有利一面,又看到不利一面”。準確把握“看不見的手”和“看得見的手”,也要講辯證法、兩點論。“尺有所短,寸有所長”。這“兩隻手”的作用是有機統一的,不是相互否定的,不能把二者割裂開來、對立起來,既不能用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取代甚至否定政府作用,也不能用單純發揮政府作用取代甚至否定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而要努力形成市場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機統一、相互補充、相互協調、相互促進的格局。
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重點是從廣度和深度上推進市場化改革。縱觀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我們不難發現,發展的主軸就在於由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向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型。可以説,正是由於始終堅持了市場化的改革方向,中國經濟才得以奮起直追,重新崛起。習近平總書記也多次強調:“只有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才能充分激發市場活力”,“我們將以敢於啃硬骨頭、敢於涉險灘的決心,義無反顧推進改革,堅定不移堅持市場經濟改革方向”。新一輪經濟體制改革,必須在更大範圍、更深層次、更廣領域推進市場化改革,加快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建立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規則,把市場機制能有效調節的經濟活動交給市場,把政府不該管的事交給市場,讓市場在所有能夠發揮作用的領域都充分發揮作用,推動資源配置實現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優化。
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關鍵是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政府的職責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觀經濟穩定,加強和優化公共服務,保障公平競爭,加強市場監管,維護市場秩序,推動可持續發展,促進共同富裕,彌補市場失靈。但一段時間以來,政府職能轉變還不到位,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政府對微觀經濟運行干預過多過細,宏觀經濟調節還不完善,市場監管問題較多,社會管理亟待加強,公共服務比較薄弱”。因此,必須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該放給市場和社會的權一定要放足、放到位,該政府管的事一定要管好、管到位,堅決克服政府職能錯位、越位、缺位現象;必須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推進簡政放權,深化權力清單、責任清單管理,同時要強化事中事後監管;必須結合當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發揮好國有資産流動平臺作用,著力降成本、提品質、增效益,真正使企業成為市場主體。
廣東是全國改革開放的排頭兵,要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繼續走在前列,就必須拿起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這一強大思想武器,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協調發揮好“看不見的手”和“看得見的手”的作用,為實現“三個定位、兩個率先”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奠定堅實基礎。(南方日報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