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平:以創新驅動,蓄力中國經濟發展新勢能

2016-03-07 17:50:00|來源:中青在線|編輯:楊玉國

  “到2020年,力爭在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戰略前沿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強度達到2.5%,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0%,邁進創新型國家和人才強國行列。” 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的關於創新的內容,引起大家強烈共鳴。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始終高度重視科技創新,並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五大發展理念”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創新”。“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必須把重要領域的科技創新擺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實施一批關係國家全局和長遠的重大科技項目。這既有利於我國在戰略必爭領域打破重大關鍵核心技術受制於人的局面,更有利於開闢新的産業發展方向和重點領域、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可見,習近平總書記圍繞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論斷、新要求,正是“十三五”規劃100個重大工程及項目的核心指導。

  “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到的未來五年中國計劃實施的100個重大工程,大部分為科技創新項目,對比《“十二五”科技發展規劃》提到的11項“加快實施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內容不難發現,中國科技創新已經站在了新的起點,“十二五”期間雖然如高鐵、寬頻無線等技術我們超過了規劃預期,但有些技術隨著科技水準日新月異的發展我們依然在追趕階段,如高檔數控機床、高端通用晶片、核心電子器件、轉基因生物等技術。

  推進科技創新,一要正確認識差距,理性規劃佈局。中國科技創新水準位於世界的哪種層次?對此,有人以高鐵、航天技術領先世界高度樂觀,有人以圓珠筆的鋼珠我們不能製造消極失落。對此,兩會期間,專家和領導冷靜地給出了答案:雖然2015年中國裝備製造業出口2.1萬億,佔比17%,但更多本土裝備製造業依然因缺少核心技術被制約在低附加值的生産、組裝環節,客觀地説,中國僅位於世界科技實力的第四級。正確地認識差距,方能更理性、客觀地政策操作。

  推進科技創新,二要傾力為人才、資金護航。做為世界人口第一大國,中國擁有最多的理工科人才,2015年全社會科技研發達1.43萬億元,為世界第二。但因為高端人才流失及科研經費浪費、成果轉化效率低等問題,中國的科技産出與投入並不正比。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到2020年,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強度達到2.5%。”即今後五年國家每年新增科技研發資金4500億元,對此,政府、教育、科研部門、企業都應該從人才培育、研發平臺建設、福利待遇、成果獎勵、資金監管、完善股權期權稅收優惠政策和分紅獎勵辦法等各方面暢通科技創新綠色通道,為人才培育與科研資金高效利用護航。

  推進科技創新,三要打破權力與利益壁壘。科技是生産力,同時也名氣和地位,近幾年來,多名博士、教授、院士因學術造假、科技腐敗被查處,而調查顯示,中國科研資金中用於項目本身僅有40%,其餘60%資金去向不明。造成這些科技腐敗的主要原因正是源自長期以來的“産學研”幾張皮行政體現弊端和人才、技術、利益壁壘。對此,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舍得下氣力、增投入,注重創新機制、激發活力,著重解決好科研和生産‘兩張皮’問題。”推進科技創新,政府作用是主動服務、政策協調,創新的主體與目標,更多要讓市場來決定,通過政策導致,讓企業、高校、個人、市場四者同心攜手,創造共贏,如此方能凝聚起科技創新的動力。

  “科技是國家強盛之基,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一個“互聯網+”,已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生産、生活方式,並煥發了無數的新思想、新技術、新産品、新業態,站在科技創新與《中國製造2025》新起點,並緊密對接全面實現小康中華民族第一個百年夢想的“十三五”規劃100個重大工程及項目,必將匯聚起中國經濟科技創新、自信自強、持續發展的磅薄力量,引領中國邁進創新型國家和人才強國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