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中國經濟引擎的“健康轟鳴”鼓勁
2016兩會系列時評之九
人民網評:為中國經濟引擎的“健康轟鳴”鼓勁
洪樂風
每年“兩會”的議政聲,都會傳遞出對中國經濟的信心與期待。習近平總書記5日參加上海代表團審議時強調,“保持銳意創新的勇氣、敢為人先的銳氣、蓬勃向上的朝氣”,這正是對中國信心最好的詮釋與標注。對此,代表委員們表示,改革關頭勇者勝,憑的就是那麼一股子闖勁和勇氣。勇氣、銳氣、朝氣,中國“經濟引擎”需要大家一道加油鼓勁。
信心來自成績單。過去的一年,中國經濟面臨的內外部環境有機遇更有挑戰。主要經濟體仍未走出金融危機的沉沉陰霾,乏力的外需復蘇直接影響中國進出口。國內結構改革的任務繁重,動力轉換需要一個過程。儘管如此,絕大多數預期指標均已如期完成,“事非經過不知難”,這份來之不易的成績是我們匯聚信心、堅忍不拔向前看的底氣所在。
信心更來自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懈努力。肯定成績,同時也要清醒面對矛盾與問題,按照中央的要求“著力加強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各項措施系統集成”。正如有代表坦誠,經濟轉型升級中,部分企業和勞動者會經歷“陣痛”不適應,但難走的是上坡路,只有迎難而上、爬坡過坎,更加煥發改革的決心與勇氣,才能柳暗花明、風光無限。改革造就已有的成績,更為譜寫新的篇章奠定理性而務實的信心。
中國經濟絕不會“硬著陸”,也沒有什麼“下崗潮”。這是對一些習慣帶著“有色眼鏡”觀摩中國的“唱衰人士”最好的回應。看到個別企業的轉型調整、部分區域的人才流動,便輕易斷言崩潰云云,顯然沒有認識到中國經濟巨大的韌性與迴旋餘地。對於類似的“選擇性失明”,事實是最有力、最徹底的反擊。發展的東風浩蕩,發展的後勁十足,些許酸溜溜的論調,不必太在意,也不可能影響中國經濟行穩致遠的信心。
中國人海外旅遊與購物的從容,“互聯網+”對生活方式的轉變,家政服務、養老服務等第三産業的“朝陽興起”,都在鮮明表達中國經濟引擎的“健康轟鳴”。對此就連一貫挑剔的境外媒體也坦誠,“要用新常態視角看中國”;儘管新設定的6.5%-7%的GDP增長區間低於過去平均水準,“但相比西方,仍是一個夢幻數字”。中國經濟在“十三五”期間的自我完善與進取,必將帶給世人無限的期待,也必將為全球經濟的復蘇發揮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