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評:習近平為何在上海團連續四年提創新

2016-03-07 17:16:25|來源:人民網|編輯:谷士欣

  人民網評:習近平為何在上海團連續四年提創新

  習近平5日下午在參加上海代表團審議時強調,保持銳意創新的勇氣、敢為人先的銳氣、蓬勃向上的朝氣,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著力加強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各項措施系統集成,著力加快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步伐,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當好全國改革開放排頭兵、創新發展先行者。

  “創新”,成了習近平在上海團講話的高頻詞。上海代表團一些代表談到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創新驅動發展等議題時,習近平不時插話,強調創新發展理念是方向、是鑰匙,首要的是創新。希望上海要抓住時機,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全面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力爭在基礎科技領域作出大的創新、在關鍵核心技術領域取得大的突破。

  不獨今年,習近平已連續四年在3月5日參加上海代表團審議,無一例外,都大提“創新”。

  2013年,他要求上海立足全局、突出重點,堅定不移深化改革開放,不斷為創新發展注入新的動力和活力。

  2014年,他要求上海百舸爭流奮楫者先,先行先試大膽創新,並且把創新的要求更具體化:堅持以制度創新為核心,推進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努力走出一條符合特大城市特點和規律的社會治理新路子。

  2015年,他要求上海繼續當好改革開放排頭兵、創新發展先行者,在以開放促改革方面繼續走在前列、在創新驅動發展方面繼續走在前列、在創新社會治理方面繼續走在前列、在從嚴管黨治黨方面繼續走在前列。

  那麼,習近平為什麼四年四度著力提創新?為什麼要在上海團頻頻提創新?

  第一個問號,最好的答案,是習近平在2014年11月在京開幕的APEC工商領導人峰會上説得話,“在新一輪全球增長面前,唯改革者進,唯創新者強,唯改革創新者勝!”反過來説,如果不改革不創新,中國就會不進、不強、不勝。可以説,對中華民族而言,是否具有創新的勇氣和能力,已經到了不進則退,甚至生死攸關的高度。在他的眼中,創新重逾泰山,值得一提再提。

  第二個問號,答案或在習近平對上海寄予特殊的期望:改革開放排頭兵、創新發展先行者。創新,需要大無畏的先行者率先探路。這不僅僅是對擁有創新基礎和底氣的上海高看一眼,更是決策層以局部的創新突破來拉動全局的棋高一著。因此,按照中央要求,上海不搞只有局部意義的“孤島式”創新,而始終把制度創新作為改革試點的核心任務。當“試驗田”良種在更大面積推廣,中國發展的新動能便將噴薄而出。

  以上海自貿區為例。

  當年,上海自貿區的前身——外高橋保稅區,曾眼巴巴向中央要過更開放的政策。

  然而,一個地域性的自由貿易園區,不能解開全局性的制度障礙。結果,局部的改革設想,被高屋建瓴地提升為先行先試的國家戰略:不單佈局上海一地發展,而著眼于整個中國新一輪改革開放。以制度創新,為全國探路。

  經中央定名的“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這11個字,包括那個括弧,都意味深長,隱含著國家戰略、上海破局、國際接軌、先行先試、讓市場和政府各歸其位等多重寓意,這是一個自主性很強、可供輾轉騰挪的創新空間,昭示中國新一輪改革開放將在這裡破冰。其內容既涉及國家事權及中央專屬立法權,又包括屬於地方立法的權限範圍,其制度創新的空間想像力令人矚目。

  決策層站高望遠,要求自貿區不種“盆景”種“苗圃”,為全國的改革創新趟出一條新路。從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報“放寬投資準入,加快自由貿易區建設”,到明確要求上海必須“大膽闖、大膽試、自主改,儘快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新制度”。就在剛剛過去的一年,上海自貿試驗區擴區,在探索浦東新區作為一級地方政府轉變職能的改革取得新進展,權力清單、責任清單制度初步形成,“證照分離”等116個改革項目,為負面清單管理制度探索新路。自貿區的多項制度創新已經逐步向全國複製、推廣。

  今天的上海,就是一支奮擊的創新之“楫”。

  一年多來,上海引人注目地4次出現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的議題表上:司法改革試點,上海自貿試驗區工作進展和可複製改革試點經驗推廣,規範領導幹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經商辦企業管理工作,群團改革試點方案。立足於“可複製可推廣”,上海率先嘗到以改革促發展的紅利。這一系列先行先試的制度創新之舉,觸碰了改革開放30多年來難啃的硬骨頭,印證了“大膽闖、大膽試、自主改”與規範法律環境、防範系統性風險的並行不悖;重點領域的深化改革,從局部創新率先突破,先行先試,最大限度減少改革成本,大大擠壓權力尋租的空間,讓市場煥發出豐厚的活力。

  以局部之“楫”破全局創新之冰,謀劃創新就是謀劃中國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