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政府工作報告:爬坡過坎 中國經濟有足夠定力

2016-03-07 11:23:50|來源:中新網|編輯:谷士欣

  解讀政府工作報告:爬坡過坎 中國經濟有足夠定力

  2016年3月5日,北京,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媒體“長槍短炮”聚焦兩會。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中新網3月6日電 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5日上午在人民大會堂開幕,聽取和審議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關於政府工作的報告,備受輿論關注。港臺地區和外國華文媒體稱,政府工作報告歷來是社會大眾關注兩會的一個重要聚焦點,更是觀察未來政府施政和社會發展方向的一個重要窗口。今年,中國為經濟劃定了6.5%至7%的增長目標,應該向全社會釋放了信心。中國政府對於經濟前景仍然抱有足夠的自信和定力。

  中國經濟內在“涵養”提升

  澳門日報6日社論表示,每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都是全國“兩會”的一道“盛宴”。作為對過去一年的總結和新一年施政部署的綱領性文件,政府工作報告也歷來是社會大眾關注兩會的一個重要聚焦點,更是觀察未來政府施政和社會發展方向的一個重要窗口。

  社論稱,在當前中國經濟面臨下行和全球經濟仍處於低迷狀態的宏觀背景下,新的一年經濟發展形勢如何,是各級政府和每個普通公民都最為關心的議題。政府工作報告所給出的答案,應該向全社會釋放了信心:今年GDP增速設為6.5%至7%。這一增長區間的設置,既符合當前整體的經濟狀況,又考慮到了其對就業和完成“十三五”計劃目標的保障。在增長區間的背後,更是中國經濟內在“涵養”的提升。

  美國《僑報》6日社論稱,李克強在每年例行的“兩會”期間做政府工作報告,向世界闡明瞭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藍圖。而政府工作報告中的經濟闡述,更是焦點之焦點。全世界都試圖借此探尋中國今年經濟發展的基調和方向。

  解讀政府工作報告:爬坡過坎 中國經濟有足夠定力

  3月5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告。中新社記者 劉震 攝

  爬坡過坎祭“強”招

  香港《文匯報》6日報道稱,李克強5日提交了就任以來第三份政府工作報告。在最受關注的經濟領域,他坦承今年困難更多更大,挑戰更為嚴峻,“要做打硬仗的充分準備”,同時矢言“沒有過不去的坎”。

  該文説,在中國經濟形勢下行壓力加大之際,李克強的報告既對外界悲觀預期作出強力回應,更對如何“爬坡過坎”做出全面部署。試舉他祭出的兩招為例:

  一是要求開展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行動,確保所有行業稅負只減不增,以激發市場活力,宣佈今年將比改革前減輕企業和個人負擔5000余億元人民幣;

  二是進一步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和“互聯網+”乘數效應,充分釋放全社會創業創新潛能,以推動完成就業目標及傳統驅動與創新驅動的順利換擋。

  分析指,類似的“強”招均圍繞企業轉型升級、産業結構提質增效、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等進行的,既解了中國經濟的燃眉之急,又著眼于經濟社會的長期發展。有理由相信,正如李克強所宣示的,只要萬眾一心,共克時艱,中國經濟定能“浴火重生、再創輝煌”。

  經濟打硬仗 中國“彈藥足”

  香港《大公報》6日文章稱,從4日參加政協聯組會,到5日在人大開幕會上作政府工作報告,李克強反復強調的一個詞是經濟“打硬仗”。這一仗,同誰打?首先是外部環境,國際貿易增長低迷,大宗商品價格深度下跌,金融市場震蕩波動;國內來看,三期疊加,增速換擋、結構調整、新舊動能轉換相交織,都是打硬仗需要攻克的難題。另外,國際上唱衰中國經濟的論調此起彼伏,也需要以實際行動去回擊。

  解讀政府工作報告:爬坡過坎 中國經濟有足夠定力

  3月5日,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四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舉行開幕會。中新社記者 金碩 攝

  政府工作報告起草組負責人、國務院研究室副主任黃守宏在國新辦吹風會上説:“我們為應對今年和今後的風險和挑戰作出了儲備。我們的子彈沒有打光,或者説打得很少,大部分都沒有打。中國政府有足夠的創新政策工具和創新政策手段來應對下行壓力……該出手時就出手。”

  分析指出,實際上,中國經濟增速即使下降至6.5%,仍然是世界上屬於高速;財赤率及時上調至3%,相較于美、日等國仍屬於低水準。這一高一低相比,就充分説明,中國政府對於經濟前景仍然抱有足夠的自信和定力。劃設增長區間目標,便於靈活騰挪,因地制宜;擴大財赤,目的在於更多讓利於企業、放權于市場。

  台灣《聯合報》則表示,穩增長主要是為了保就業,惠民生,有了6.5%至7%的增速,就能夠實現比較充分的就業。

  香港《星島日報》6日社論分析,報告最大的亮點是中國財政赤字率提至3%,高達2.18萬億元,創歷史新高。這是因應經濟下行壓力的“大手筆”,今年強力穩增長、促改革、保民生!

  擴大民生薄弱環節支持

  香港《明報》6日文章稱,今年作為“十三五”開局之年,將GDP全年增長目標定在6.5%至7%,首度以區間增幅為目標,一方面考慮到如果今年增速低於6.5%,會為往後幾年帶來壓力;二是這個區間能夠帶動逾1000萬人就業;況且訂出增長範圍,提供了彈性,既有利於穩定和引導市場預期,也顧及到今年內外經濟困難及挑戰更大,影響不可低估,故設下6.5%底線為“打硬仗”做充分準備。

  台灣《經濟日報》6日報道指出,大陸今年擴大財政赤字主要用於“降稅減費”,減輕企業負擔,其次是擴大對民生等薄弱環節的支持,而非投入大規模基礎建設投資。

  大陸全國政協委員、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前所長賈康指出,3%的赤字率顯示財政政策的積極程度在上升。他預期,隨著赤字率提高和進一步穩增長措施的推出,大陸經濟可望在第3、4季出現“階段性探底”。

  《僑報》認為,要世界重拾對中國經濟的信心,不僅要靠言辭,還要靠實幹。要精心平衡各種矛盾,總結經驗和教訓。在未來一年以及未來五年,中國經濟要重拾世界信心是一場硬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