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優化才是樓市去庫存的“接盤俠”

2016-03-09 07:13:37|來源:京華時報|編輯:王瑞芳

  7日,金融搜索平臺融360發佈最新房貸利率顯示,北上廣深房貸利率全線下調,8.5折已成主流。與此同時,各家銀行盲目跟風大打利率價格戰。對此,業內人士認為,應警惕高杠桿帶來的風險,房貸也應採取分城施策的措施。全國兩會重慶團日前在討論時,重慶市長黃奇帆也提到,“用加杠桿方式去庫存,跟中央精神背道而馳,會給經濟帶來巨大風險”。

  什麼是潛在的巨大風險?房地産去庫存的主要壓力集中于三四線城市,如果一線城市和個別二線城市房價上漲過快,就可能形成抽血效應,導致去庫存無法實現預期目的。此外,目前正值貨幣政策趨向中性靈活、行業減負、金融創新方興未艾的政策變動期,在房貸放寬而監管沒有跟上的情況下,以加杠桿的方式去庫存,有可能形成疊加效應,從而給金融體系造成系統性風險。

  實際上,這不是房地産市場第一次面臨類似風險。房地産之所以要去庫存,正是由於在上一輪經濟週期中頻繁加杠桿的結果。在杠桿撬動下,社會購房預期和投資預期都被強行扭轉,大量資金涌向房地産市場,製造了泡沫。在新經濟週期到來後,房地産業和相關下游行業的産能被“凍結”。假如繼續以加杠桿的方式為房地産市場去庫存,即使短期內有助於完成去庫存目標,長期來看,強行扭轉經濟週期將付出高昂代價,對此不可不察。

  這一輪房地産去庫存,不僅事關房地産業,還與供給側改革、新型城鎮化等更宏大的經濟和社會發展任務密切相關。很大程度上,房地産去庫存只是推進這些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切入點。因此,更需要強調尊重經濟規律,強調風險識別,防止出現異化。

  這就要求,房地産去庫存必須從其生成的“病根”上尋找解決辦法。一方面,必須承認,一些制度性因素是房地産出現高庫存的重要因素。這其中,包括地方對土地財政的嚴重依賴,房地産稅費的疊床架屋,央地財稅體系和支出責任的不盡合理等等。只有從優化相關制度入手,房地産去庫存才能不用以製造泡沫為代價。另一方面,儘管房地産調控的事權已基本下放到地方,但在金融政策的運用、一線城市的調控上,應當採取相對的集中調控措施,防止房地産去庫存産生反效果。此外,對於房地産仲介加杠桿、房地産金融理財、眾籌購房等,應儘快規範定性。

  一句話,加杠桿不是房地産去庫存的“接盤俠”,制度優化才是房地産去庫存的“接盤俠”。如此,房地産去庫存才能以不傷及經濟和百姓利益的方式推進。(徐立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