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句話領略王毅外長的外交風采

2016-03-08 13:24:51|來源:新華網|編輯:王濤

30句話領略王毅外長的外交風采

  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新聞中心於3月8日(星期二)10時在梅地亞中心多功能廳舉行記者會,邀請外交部部長王毅就“中國的外交政策和對外關係”的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的提問。圖為外交部部長王毅回答記者提問。新華網/中國政府網記者 陳競超 攝

  原標題:30句話領略王毅外長的外交風采

  新華網北京3月8日電 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新聞中心今日舉行記者會,外交部部長王毅就“中國的外交政策和對外關係”的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的提問。在120分鐘的時間裏,王毅外長回答了18家中外媒體的15類問題,並首次回答了網友的提問。

  G20峰會

  習近平主席已經向世界清楚闡明瞭中方辦會的宏觀思路,我們將在全面推進各項議題的同時,著力從三個新的角度來尋求峰會的突破。一是以創新發掘新動力。二是以改革注入新活力。三是以發展開闢新前景。

  讓G20從杭州再出發,讓世界經濟從中國再出發。

  半島核問題

  只要有利於把半島核問題拉回談判桌,我們都持開放態度。

  中國既講情誼也重原則。我們堅持半島無核化的立場毫不含糊,對朝方推進核、導計劃的做法不會遷就。

  制裁是必要手段,維穩是當務之急,談判是根本之道。

  中國外交

  春華秋實,三年有成。我們正在走出一條有著中國特色的大國外交之路。

  中國有信心走出一條與傳統大國不同的強國之路。不同在什麼地方?集中體現在中國恪守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不搞恃強淩弱;中國追求同世界各國的合作共贏,不搞零和博弈。

  中國外交這幾年確實非常忙,但是忙得很有必要、很有收穫。必要,是因為這個世界上的事情越來越離不開中國的參與。三年來,習近平主席20次出訪,相當於環繞地球飛行10圈。所到之處都颳起強勁“中國風”,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越來越高,中國人的腰板越來越硬。收穫,是因為中國的外交不僅“高大上”,而且“接地氣”。大家看到,中國的領導人甚至我們的主席、總理,都在出訪期間親自做“講解員”和“推銷員”。他們心中想的是國內的發展建設,裝的是人民的利益福祉。

  中國外交今後還會越來越忙,服務和支持國內發展的力度也會越來越大,我們老百姓從中分享的“紅包”也會越來越多。

  南海問題

  現在大家都在談論軍事化,但是我想軍事化這頂帽子扣不到中國頭上,有更合適的國家可以戴。

  航行自由並不等於橫行自由,如果有人想把南海攪渾,把亞洲搞亂,中國不會答應,本地區絕大多數國家也不會允許。

  菲律賓的一意孤行,顯然有幕後指使和政治操作。對於這樣一場走了調、變了味的所謂仲裁,中國恕不奉陪。

  歷史終將證明,誰只是匆匆過客,誰才是真正的主人。

  海外維權

  我們要探索一條符合時代潮流、得到各方歡迎,同時具有中國特色的維權之路。

  中美關係

  中美作為兩個大國,既有合作,也有摩擦,這可能是一個常態。面對這個常態,我們的工作就是要直面和解決問題,擴大和深化合作,同時努力把摩擦、分歧變成合作。

  中國不是美國,中國絕不會也不可能變成另一個美國。我們無意取代或者領導誰,建議美國朋友更多地學習體會一下中國五千年積澱的歷史文化傳統,不要動輒套用美式思維來判斷中國。

  中俄關係

  中俄關係是成熟、穩定的。我們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建立在相互支持、相互信任的牢固基礎上,也有著加強合作、互利雙贏的巨大需求,完全經得起任何國際風雲的檢驗,不會因一時一事而改變。

  “一帶一路”

  “一帶一路”倡議是中國的,但機遇是世界的。

  “一帶一路”帶給未來世界的,一定是一幅亞歐大陸共同發展繁榮的新的歷史畫卷。

  中東問題

  在中東事務上,中國從來都不是“看客”。

  中國在中東不搞勢力範圍,也不尋求代理人,我們要做的,就是本著客觀公正態度,著力勸和促談,光明磊落、坦坦蕩蕩。

  領事保護

  不管面對多大困難,本著外交為民的宗旨,我們都會盡心竭力,做好領事保護工作。

  人民的利益大於天。同胞走到哪,我們的領事保護就應該跟隨到哪。我們將全力為大家撐起一把越來越牢固的保護傘、安全傘。

  中日關係

  日本政府和領導人,一方面不斷地聲稱要改善日中關係,一方面又不斷到處給中國找麻煩。這實際上是一種典型的“雙面人”的做法。

  面對中國的發展,究竟是把中國當作朋友還是敵人?當做夥伴還是對手?日方應該認真想好這個問題,想透這個問題。

  中歐關係

  下一步,我們願意同歐洲切實推進和平、增長、改革、文明四大夥伴關係的建設,這是一個世紀工程,也是中歐雙方對人類文明進步應當作出的貢獻。

  中國和東盟

  瀾湄一江連六國,我們同飲一江水,命運緊相連。

  我們還願把東盟作為海上合作的優先夥伴。用好中國-東盟海上合作基金,加強在海洋經濟、海洋環保、海上安全等領域合作。同時也願探討建立南海沿岸國合作機制,把南海這個共同家園維護好,建設好。

  中緬關係

  中緬是搬不走的鄰居。合作中遇到一些困難,是“成長中的煩惱”。

  中非關係

  多年來,外界對中非合作有各種各樣的議論。但非洲自己最有發言權。在去年的中非峰會上,很多非洲領導人都公開表示,中國從來沒有殖民過非洲,而是幫助非洲擺脫貧困,實現發展,為非洲帶來了新生。非洲一直在尋找一位有著共同利益和真正可靠的合作夥伴,最終找到了中國。他們的發言在現場引發強烈的共鳴,我認為這真正代表了廣大非洲人民的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