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中國之問”,繪就美好藍圖

2016-03-08 15:55:17|來源:國際在線|編輯:王瑞芳

  審查和批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是今年全國兩會的重要議題之一,也是今年全國兩會最大的關注點之一。

  “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如何繼續推進?“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如何落地?“十三五”開局之年如何破題?“十三五”規劃將回答諸多“中國之問”,繪就未來五年經濟社會發展美好藍圖。

  “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共計20篇、80章,長達148頁,為歷次五年規劃綱要中篇幅最長。其中,有一些非常值得關注的新看點及新提法,比如新發展理念貫穿規劃始終,將“中等收入陷阱”寫入五年規劃,PM2.5首入規劃等等。

  代表委員們在積極關注這些新動向的同時,也在為繪就美好藍圖積極獻言獻策。全國人大代表、省環保廳廳長陳濛濛,就以江蘇生態環保體驗中心為例,説明全國首個運用多媒體技術的綜合性環境教育場館在強化公眾生態文明意識方面起到的重要作用,建議“十三五”規劃綱要明確要求各省轄市都建一座生態文明教育場館,場館建設和運維資金納入當地政府財政預算。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協黨組書記尚勇,則堅持“十三五”要把人才作為第一資源的支撐作用充分發揮出來,最大限度激發全社會的創新創業活力。這些建議和意見,都旨在讓“十三五”規劃更加完善。

  作為黨和政府聯繫人民群眾的橋梁和紐帶,代表委員正在凝智聚力回答“中國之問”,使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在兩會的政治舞臺上更深入人心,成為凝聚整個社會共識的精神標識和價值引領,這是其職責和使命所在。

  實踐也已反復證明,回答“中國之問”,繪就美好藍圖,最需要博采眾謀。這次兩會上代表委員手中拿到的“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就是從博采眾謀中來。為起草《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習近平總書記召開多次會議、開展多次調研、批准多個課題,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與此同時,他多次深入基層,同群眾交談,直接聽取人民群眾意見,以求“以天下之目視,以天下之耳聽,以天下之心慮”。

  博采眾謀,實際上就是求同存異,找準最大公約數的過程。沒有“同”,則沒有共識與合力;沒有“異”,則沒有創新和探索。回答“中國之問”,繪就“十三五”美好藍圖,同樣也是個求同存異過程。“計熟事定,舉必有功。”代表委員積極建言獻策,定能使未來五年發展藍圖更科學美好。上上下下同心實幹,美好藍圖就會成為美好現實。(劉根生/來源:荔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