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兩會走遍遼吉黑 指明全面振興東北新路子

2016-03-08 18:24:13|來源:人民網|編輯:靳松

圖片默認標題

  3月7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黑龍江代表團的審議。 新華社記者 蘭紅光 攝

  “國有企業要深化改革,要“借東風”,激發內生動力,在競爭中增強實力。”

  “要瞄準方向、保持定力、一以貫之、久久為功,急躁是不行的,浮躁更不行。”

  “向經濟建設這個中心聚焦發力,打好發展組合拳,奮力走出全面振興新路子。”

  ……

  3月7日,習近平來到黑龍江代表團參加審議,對黑龍江的經濟發展、全面振興、農業生産、社會民生、環境保護等方面情況聽取了代表意見,並作出重要指示。

  這不是習近平在兩會期間第一次邁入東北方陣。從2013年的遼寧,到2015年的吉林,再到今年的黑龍江,東北向來是習近平高度重視的地區。

  其實,無論是歷年兩會“下團組”,還是主持召開重要會議,國內考察,凡與此相關的場合,東北等老工業基地振興總是習近平關注的一項重要議題。梳理習近平歷次講話發現,要實現東北振興這一目標,離不開體制機制的完善、産業結構的調整,更要發揮創新驅動的作用。

  治本之策:改革體制機制

  習近平在7日上午參加黑龍江省代表團審議時,談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時這樣説道:“要瞄準方向、保持定力、一以貫之、久久為功,急躁是不行的,浮躁更不行。”

  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振興非一朝一夕之事,在振興戰略實施以來,東北老工業基地綜合實力明顯提升,但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也面臨一些新問題新挑戰。目前,東北經濟增速下降雖然受“三期疊加”等因素影響,但體制機制弊端和結構性矛盾是主要原因。

  體制問題最突出的表現就是大政府、小市場,這也是計劃經濟的後遺症之一。東北最早進入計劃經濟,最晚退出,計劃經濟給這個地區的經濟發展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把完善體制機制放在首位,在習近平看來是“治本之策”。習近平在去年7月份到吉林省調研時強調:堅決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形成一個同市場完全對接、充滿內在活力的體制機制,是推動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的治本之策。

  具體而言,需要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進一步簡政放權。體制機制的改革涉及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財稅體制改革、國有企業改革等多個方面,其目的在於激發市場活力,從放活市場中找辦法、找臺階、找出路。

  就如何完善、如何與市場對接,習近平表示,從宏觀上看,要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發現和培育市場、簡政放權、優化營商環境、放活市場;從微觀上看,針對東北“國有企業比重大、基礎好”的實際特點,要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完善企業治理模式和經營機制,真正確立企業市場主體地位,增強企業內在活力、市場競爭力、發展引領力。

  內生動力:推進結構調整

  長期以來,工業結構單一、傳統産品比重過大,是制約東北老工業基地發展的重要因素。對此,習近平提出,“結構優化要多策並舉,‘加減乘除’一起做。要把裝備製造業做大做強,加快培育戰略性新興産業,大力發展服務業,改造提升傳統産業。”

  當前東北地區存在著傳統産業比重過高,新興産業成長緩慢的問題。傳統産業佔比過高,也意味著國企數量巨大。根據統計資料,遼寧省的國有經濟佔比超過30%,吉林省超過40%,黑龍江省超過50%,都遠遠高出全國平均水準。國有經濟比重過大,也使得經濟運行內生動力不足、結構調整艱難。

  習近平參加黑龍江團審議談及國有企業改革時説,對國有企業發展,政府的作用更多體現在支持、扶持、杠桿作用,但沒有現存的“金娃娃”擺在那裏。在這種情況下,國有企業要深化改革,要“借東風”,激發內生動力,在競爭中增強實力。

  深化改革調結構,只有下大氣力改變傳統産品佔大頭、“原”字號“初”字號産品居多的單一産品結構,加快産業結構的升級,東北老工業基地才能走出結構不合理、企業多處於價值鏈中低端的不利局面。

  習近平説,經濟形勢好的時候,往往結構調整、優化升級的內在動力不夠。現在看到了問題,應該更早覺悟。如果按照原來的跑道跑,跑得越快可能偏離越遠。這個問題不解決,老工業基地難以鳳凰涅槃、騰籠換鳥。

  知之愈明,則行之愈篤;行之愈篤,則知之益明。如何化解産能過剩,推動産業結構優化升級,在提高經濟發展品質和效益的同時保持較高增長速度是擺在東北老工業基地面前的難題。但目標已定,方向已明,東北地區一億多人民,一定會拿出“闖關東”的精神,啃下這塊硬骨頭。

  驅動轉換:破除障礙勇創新

  “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發展不能守株待兔、固步自封,要在市場環境下、競爭中求發展。要揚長避短、揚長克短、揚長補短,向經濟建設這個中心聚焦發力,打好發展組合拳,奮力走出全面振興新路子。”習近平參加黑龍江省代表團審議時指出。

  他強調,要全面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全面深化改革,積極推進全方位對外開放,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強生態文明建設。

  經濟發展的動力源泉在於創新。黨的十八大以來,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在神州大地落地生根,引領中國經濟不斷向前。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五大發展理念。創新發展居於首要位置,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2015年參加吉林代表團審議時,習近平強調,老工業基地支柱産業要通過創新實現優化升級、脫胎換骨,進行深入改革創新,實現適應經濟新常態的戰略性調整。

  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模式已經成為東北地區最為合適的發展思路。習近平調研時就反復強調“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不創新就要落後,創新慢了也要落後”。

  按照創新發展的要求,東北地區應加快構建有利於鼓勵和激勵創新的制度和社會環境,激發調動全社會的創新激情,持續發力,最終形成以創新為主要引領和支撐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