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聚焦:中國成功發射首顆微重力科學實驗衛星

2016-04-06 17:12:08|來源:國際在線|編輯:王濤

  原標題:中國成功發射首顆微重力科學實驗衛星 油氣探明儲量連續五年保持高位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肖中仁):今天值得關注的國內新聞有,我國成功發射首顆微重力科學實驗衛星;國土資源部負責人透露,我國油氣探明儲量連續五年保持高位,去年頁巖氣産量大幅增長258%;中國南沙渚碧燈塔建成發光。

  北京時間6日淩晨1時38分,我國首顆微重力科學實驗衛星實踐十號返回式科學實驗衛星“實踐十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成功。

  “實踐十號”是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先導專項首批立項研究的科學衛星之一,總設計壽命15天,其科學任務是研究並揭示微重力和空間輻射條件下的物質運動及生命運動規律,取得創新成果。“實踐十號”衛星首席科學家、中科院院士胡文瑞介紹説:“實踐十號發射很成功,下面就是衛星運行期間的科學實驗任務,其中生命科學10項,還要返回,再分發給科學家做分析處理。經過分析,我們希望能得到比較高水準的學術成果。”

  據了解,“實踐十號”將在軌道上利用太空中微重力等特殊環境完成19項科學實驗,比如微重力條件下哺乳動物早期胚胎發育研究、空間輻射對基因組的作用和遺傳效應研究、微重力下煤燃燒及其污染物生成特性研究等,共涉及微重力流體物理、微重力燃燒、空間材料科學、空間輻射效應、重力生物效應、空間生物技術六大領域。

  此外,歐洲空間局和日本宇宙航天研發機構也各自參加了一個科學實驗項目。胡文瑞強調説,所有科學實驗均具有創新性,不會重復別人的實驗。由於地球受重力影響,很多現象在太空中是不一樣的,微重力試驗可以讓我們從新的角度,認識自然規律解決現有的科學難題,也許未來的某一天,這些從天而降的科研成果,將會改變我們的生活。

  再來關注我國油氣資源勘探的最新動態。國土資源部今天披露,2015年,我國石油和天然氣産量保持穩定態勢,其中,石油産量2.15億噸,同比增長1.9%,天然氣産量1243.57億方,較上年下降0.4%。國土資源部礦産資源儲量司司長于海峰介紹説,從油氣資源勘查上看,全國石油和天然氣資源的探明儲量繼續保持高位增長:“2015年全國勘查新增探明地質儲量11.18億噸,是第13個也是連續第9個超過10億噸的年份,至2015年底,全國石油剩餘技術可採儲量34.96億噸。天然氣探明地質儲量仍保持‘十二五’以來持續增長態勢,2015年新增探明地質儲量6772.20億方 2個氣田新增探明地質儲量超過千億方,至2015年底,剩餘技術可採儲量51939.45億方。”

  值得一提的是,我國頁巖氣資源的勘探開採增速比較迅猛。2015年,全國頁巖氣産量44.71億方,同比增長超過258%,當年全國頁巖氣勘查新增探明地質儲量約4373億方。

  另據介紹,我國16種主要固體礦産中,除鉀鹽外,均有勘查新增。其中鎢礦、錫礦、金礦和磷礦增長幅度超過50%。下一步,國土資源部將進一步持續推進找礦突破戰略行動,大力開展公益性地質調查、地質勘查和節約與綜合利用工作,為國民經濟發展提供有力的資源保障。

  5日,交通運輸部在南海渚碧礁舉行了渚碧燈塔啟用儀式。據介紹,渚碧燈塔在2015年10月開工建設,燈塔塔身高55米,配置4.5米直徑燈籠,裝配大型旋轉燈器,採用北斗遙測遙控終端進行遠程監控;燈塔夜間發白光,燈光射程22海裏,週期5秒。

  交通運輸部海事局副局長鄭和平介紹説,渚碧燈塔投入使用,將有效提升周邊水域助航、通航管理及應急搜救能力,“為提升燈塔的導航性能,燈塔配套建設船舶自動識別系統和甚高頻基站,可以為過往船舶提供定位參考、航路指引、航行安全信息等導航助航服務。渚碧燈塔是繼華陽、赤瓜燈塔之後,在我國南沙水域建成並投入使用的又一座大型多功能燈塔,必將有助於進一步提升南海水域航海保障能力。”

  中科院核能安全技術研究所近日透露,該所先進核能研究團隊在第四代核裂變反應堆堆芯核心技術上取得重要突破,研發出新型燃料組件及包殼材料,解決了鉛基堆堆芯高份額燃料、高密度冷卻劑、耐高溫耐腐蝕結構材料等關鍵技術難題。這一成果打破了國外相關技術壟斷,實現了第四代核裂變反應堆核心技術自主掌握。

  今年6月1日,中國兒童藝術劇院將迎來建院60週年。中國兒童藝術劇院院長尹曉東6日向媒體透露,兒藝將用一個歷時6個月的超長演出季來迎接自己60歲的生日,“今年在這個展演季當中,我們會安排45臺劇目,352場演出,我們的足跡不僅在北京,還將延申到全國50個城市,希望全國有更多的孩子能跟我們一起分享中國兒藝60年的收穫和快樂。”

  據介紹,屆時,除了有中國的院團參與演出外,還有來自美國、羅馬尼亞、立陶宛、日本、韓國等國家的兒童院團參與展演活動。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