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粵港直通車】為愛堅守十余載 香港社工的"新莞人之家"(組圖)
2017-06-26 16:38:18  |  來源:國際在線  |  編輯:楊磊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ne20170626024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ne20170626011

  社工不是職業,而是終身的事業,這是徐祥齡先生一生社工服務所秉持的原則。徐祥齡有著中國“十大社工人物”、“香港外展社工之父”之稱,曾經在香港做過30多年專職社工。不幸的是2014年83歲的徐祥齡先生因病離世。挂滿社區服務中心墻上的錦旗向世人講述著徐祥齡生前的事跡。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ne20170626012

  1997年6月30日,徐祥齡和譚翠蓮守在電視機前,見證著中國人民解放軍從深圳進駐香港的歷史時刻。改革開放後的東莞逐漸富裕起來,但物價卻比香港便宜不少,很多香港退休老人都選擇來到這裡養老,譚翠蓮夫婦便是其中之一。2004年退休後的徐祥齡和譚翠蓮帶著退休金來到東莞準備安享晚年。但之後發生的一件事讓夫婦倆徹底改變了原有的養老計劃。“有一天我和徐先生在橫瀝醫院買藥,看到幾個民工用一輛三輪車拖著一個婦女在路上跑,應該是要去醫院。病人滿身是血,她老公一邊哭,一邊喊著沒錢,怎麼辦?這對我們的衝擊挺大的,我們開始關注這個群體。想為他們做點什麼” 譚翠蓮説。在東莞橫瀝鎮有這樣一棟5層小樓,上寫著“隔坑社區服務中心”。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ne20170626013

  起初,夫婦倆想的是給農民工提供一個看電視,唱歌休閒的地方而已。2004年,夫婦倆把在東莞原本打算養老的兩棟房子改成了“新莞人之家”,隔坑社區服務中心掛牌成立了。當時這裡置辦了乒乓球臺、電腦室、放映廳,免費為農民工服務。下午3點,譚翠蓮抵達社區服務中心。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ne20170626014

  大愛無言,行善不易。社區服務中心剛成立的時候總是冷冷清清的,有些人知道這個地方卻不敢來,怕受騙。“最開始的時候當地政府也懷疑過我們,覺得你一個香港人,祖籍不在東莞,跟這裡非親非故,要搞什麼名堂。” 譚翠蓮回憶説,“為了消除大家的顧慮,徐祥齡和我每天上街宣傳遊説,把傳單送進廠區,在工廠門口搭臺告訴農民工兄弟,有這樣一個免費娛樂休閒的地方。”夫婦倆的努力得到了回報,漸漸地有些人下了班會來放映廳裏看電影,但電影快結束的時候都溜走了,因為擔心收錢。譚翠蓮正在製作手工項鍊,她説週末要教農民工和留守兒童一起做。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ne20170626015

  社區服務中心在創辦初期沒有任何經濟來源,夫婦倆無奈只好回到香港向朋友籌款。如今,向社區服務中心捐助物資的企業和個人越來越多,譚翠蓮盤點著收到的新一批捐贈物品。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ne20170626016

  行善的路不僅要一直走下去,還要走的更好。2006年,社區服務中心開啟了農民工子女助學計劃,每年向農民工貧困家庭發放助學金;2008年,該中心開設430學堂,為在東莞的外來工孩子們提供了課後學習、休息的去處。同時,社區服務中心也得到了政府的認可,獲得了認購的社工崗位。譚翠蓮整理著書架上的書籍。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ne20170626017

  下午4點半,社區服務中心漸漸熱鬧起來,不少農民工子女放學後會來到這裡寫作業玩遊戲。因為大多數農民工都會工作到很晚,與其讓孩子放學後一個人在家,不如來到這裡。譚翠蓮和徐祥齡沒有孩子,“他們都是我們的孩子,徐先生走了,我就更要好好照顧他們。” 譚翠蓮説。譚翠蓮詢問孩子們的情況,“新候鳥計劃”是東莞乃至珠三角地區第一個針對農民工子女的公益慈善項目,專門為孩子們提供學習、生活、娛樂服務。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ne20170626018

  如今,社區服務中心有100多名專業社工人才,服務網絡覆蓋橫瀝、石排、鳳崗等多個鎮區,服務領域涵蓋婦女兒童、家庭、學校、司法等。圖為一名社工正在為學生輔導功課。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ne20170626019

  臨近晚飯時間,譚翠蓮專門打包了飯菜給一戶農民工送過去,譚翠蓮幾乎每天都會去農民工家裏了解情況。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ne20170626020

  很多農民工會為了多掙點錢,下班後會把沒有做完的工作帶回家。“做了這些大概也就能賺幾十塊錢。”農民工邊幹邊説。譚翠蓮和農民工聊著最近發生的事情,家裏孩子上學的問題成了這戶人家的一塊心病。譚翠蓮了解情況後準備著手解決。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ne20170626021

  從農民工家裏出來後,譚翠蓮又趕回服務中心,看服務中心的孩子大部分已經寫完作業,譚翠蓮和孩子們打起乒乓球。“我先生年輕的時候經常陪我打乒乓球,乒乓球對於他來説是開展社工工作的利器。2015年為了紀念徐祥齡,這裡舉辦了第一屆乒乓球慈善賽,現場獲得捐款100余萬。” 譚翠蓮説,“他雖然走了,但是他的精神延續了下來,每當摸到球拍我都會想起與他的種種過往,還有他為了這個社區服務中心所做的事情。”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ne20170626022

  如今已經68歲的譚翠蓮早已放棄每天喝早茶的習慣,一年365天幾乎沒有休息日,為“新莞人之家”奔波著,忙碌著。

標簽: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