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對“殺醫聲明”的關注並不過分

2017-01-10 07:35:38|來源:北京青年報|編輯:王瑞芳

  “如果主刀醫生沒把我哥的手術做好,明年今天就是他的祭日。”6日,這樣一則“殺醫聲明”,迅速在網上傳開,短短一行字,像刀一樣扎進了善良人們的心。網上的定位顯示,發佈者位於四川瀘州西南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城北新院。當晚這則聲明在網上發出後,迅速被截圖上傳至微博。發佈者隨後表示,聲明發到網上,“只是希望得到親友的關注,並且對他哥手術後多些關心和鼓勵,並無他意。”

  緊閉的手術室大門,門內爭分奪秒,門外“磨刀霍霍”——這則“殺醫聲明”引發了很大的關注。有人認為,這只是玩笑話,沒有必要過分當真。這一觀點不敢茍同,在我看來,網友對這一聲明的關注乃至譴責並不過分。

  從消息中看到,發佈者對於這則聲明表達了道歉,並且希望大家理性對待這個“玩笑”,願意承擔全部責任。在情感上,我傾向於相信這是一個“玩笑”,現在的道歉也有可能是真心的,當初發出有可能只是為了引起關注。應該説,求關注的心態一直都有,而自媒體時代的到來,為求關注心態提供了條件。但是,即便這是“玩笑”,就可以隨便開嗎?

  任何一個社會,任何一個行業,都有底線存在,在底線問題上,是不可以隨便開玩笑的。體現在醫療領域,在醫患關係問題上,這個底線就是,有一份證據説一份話,説話必須説負責任的話。去年7月21日《法制日報》報道,醫療糾紛涉醫案件數量呈現“三連降”。既然有大數據證明,自然應該採信。可是,涉醫案件下降,並不代表醫患矛盾緩解。不客氣地講,當前醫患關係,正處於前所未有的緊張之中。不解決這個問題,在醫療領域就很難實現有質感的“獲得感”。

  有什麼樣的道德想像就有什麼樣的道德現實。毋庸置疑,當前醫患關係有誇大甚至有偏聽偏信的一面,真實的醫患關係,未必是輿論場形容的那樣。在我們身邊永遠都存在“好醫生”,他們以自己的醫德和醫技詮釋了什麼叫“醫者仁心”。真要走進一家醫院,也會發現,大量存在的還是醫療互信,甚至還有很多的醫療感動。同樣,這則“殺醫聲明”並不代表真實的醫患關係。就目前來看,只是“説説而已”,也沒有證據可以證明當事人有付諸暴力的傾向。

  承認道德想像的存在,承認當前的醫患關係基本面是好的,更要珍惜當前的道德想像,珍愛彌足珍貴的和諧關係。就現實來看,很多醫患關係的惡化,乃至成為公共事件,往往就是由於一方不負責任引起的。不客氣地講,這則“殺醫聲明”是在挑事,是在挑釁,是在故意給當前的醫患關係添堵。如果放任這則“殺醫聲明”,很有可能出現更多的“挑事”,這對於構建和諧醫患關係有害無利。對於不負責任的“挑事”,應該保持足夠的警惕,給予譴責也是應該的。

  和諧的醫患關係不會自動來到,也不會輕易來到。就當前來看,影響醫患關係的因素很多,有一些“險點”還難以排除。這就更需要我們達成基本共識,樹立底線意識。這其中,要有對醫療人員的尊重,要有就事論事地分析問題,也不能容忍任何對醫患關係的威脅和虛構。正是從這一意義上講,輿論對“殺醫聲明”的關注並不過分。希望這種關注,能夠傳遞出明確信號,倒逼所有人愛護醫患和諧,維護醫患關係。(喬杉)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