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媒體走轉改】若羌縣765戶貧困戶一年全部脫貧

2017-01-13 21:29:15|來源:烏魯木齊晚報|編輯:杜軍帥

  新疆網訊 (記者 薛玲通訊員周海軍)新年伊始,新疆若羌縣傳來喜訊,在剛剛過去的一年,全縣765戶貧困戶全部高標準實現脫貧,年人均純收入達5000多元,3個自治區級貧困村也全部脫貧。

  所謂“高標準脫貧” ,若羌縣精準扶貧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李江明説,高標準體現在三個方面:即將扶貧對象涵蓋城鄉所有貧困群眾,集中脫貧攻堅期由兩年縮短至一年,扶貧標準由自治區2016年每人3026元提高至每人5000元。

  一年時間,通過對口幫扶,助力農村398戶1051人、城鎮367戶761人順利脫貧,若羌縣貧困戶是如何摘掉貧困帽子實現高標準脫貧的?帶著這些疑問,記者對若羌縣部分鄉鎮村和社區進行了採訪,感受若羌縣精準扶貧工作的力度。

  開展技能培訓 讓貧困戶走上致富路

  扶貧先扶智,治貧先治愚。2016年,若羌縣制定了一系列的精準扶貧政策,其中一項就是加大貧困戶實用技能培訓。一年來,重點開展了農用機械使用維護、酒店服務、泥瓦工等技能培訓和農牧民種養殖實用技術培訓,有1000余名貧困人口參加了免費培訓,760名(含村社區特崗100人)在適合自己的崗位實現了穩定就業。其中,殘疾人塔裏甫·吾斯曼就是技能培訓的受益者之一。

  塔裏甫·吾斯曼是吾塔木鄉依格孜吾斯塘村的村民,原在若羌縣環衛處開清潔車,因父親去世、母親長年患病致家中貧困。為照顧母親,2016年初他辭去工作回到母親身邊,精心照料老人,但每個月沒有了收入,這令他很著急。3月中旬,他聽説縣上要組織烹飪技術培訓班的消息後,他認為重新就業的機會來了,於是和妻子一起報名參加。通過半個月的認真學習,塔裏甫·吾斯曼夫婦基本掌握了做涼菜、炒菜、燒烤等烹飪技術。“感謝黨和政府,讓我又掌握了一門工作技能”。塔裏甫·吾斯曼説。

  為儘快幫助塔裏甫·吾斯曼家脫貧,“訪惠聚”駐村工作隊與他溝通,給他找房子、協調相關部門關係、幫他辦理營業執照等,做了大量的工作,讓塔裏甫·吾斯曼在村裏開起了商店和餐廳。 夏天,塔裏甫·吾斯曼賣冷飲、烤肉、涼皮涼粉;冬天,他賣清燉羊肉、炒羊肝、餛飩等。塔裏甫·吾斯曼在駐村工作隊的幫助下,在鄉里鄉親的照顧下,對生活充滿信心,夫妻倆起早貪黑,買菜、炒菜、做飯,滿足每一位顧客的需求,漸漸地他們的飯菜越做越好,顧客也越來越多。去年10月、11月生意很紅火,每天能掙七八百元,這讓他信心十足:“明年我準備重新裝修餐廳,再開個打馕店增加收入。”

  開展思想教育 激發貧困戶致富鬥志

  常言道,輸血的目的是為了能夠使他自身能夠造血。一年來,若羌縣針對貧困戶“等靠要”思想,選樹宋禮等6位模範典型人物巡迴宣講,通過思想教育來激發懶惰、安於現狀而致貧的貧困戶致富鬥志的內生動力。

  今年58歲的艾合買提·阿不都剋日木原是村裏有名的懶漢,在經歷過幾次種植失敗後,艾合買提啥也不想幹,整天喝酒,一家人靠吃低保生活,日子過得非常清苦。

  當“訪惠聚”駐村工作隊聽説艾合買提參加過養羊技術培訓、有一定的養殖經驗後,就鼓勵他養羊、養雞、養鴿子,把庭院經濟先搞起來,另外,考慮到他年齡大,外出打工不方便,駐村工作隊還為他申請了扶貧援助特崗——村莊綠化保潔員,每月有500元的收入。

  為進一步幫助艾合買提脫貧,根據若羌縣制定的種養植扶貧措施,去年10月,駐村工作隊還給他爭取到11隻扶貧種羊。當艾合買提免費領到1隻種公羊和10隻生産母羊時,心裏甭提多高興了:“每只母羊一年可以産下一隻羊羔,這10隻羊一年至少能幫助我增收幾千元,我有了這十幾隻羊,心情好,幹活特別有勁,每天天不亮就趕著羊出門放羊了,我現在的日子每天充滿陽光。”

  據了解,若羌縣發放的扶貧羊都是生産種羊,該種羊都是經過畜牧防疫部門檢驗、並在鄉村領導監管下,不定期查看種羊的數量和養殖情況,指導養殖戶搞好飼養管理,讓扶貧羊真正變成農牧民的致富羊。

  實施項目扶持 讓貧困戶甩掉“窮帽子”

  “過去依靠散養幾隻牲畜和打零工掙錢,收入沒有保障。現在好了,有了自己的紅棗地,也掌握了一定的紅棗管理技術,如今已有了萬元收入,心裏踏實多了!” 鐵幹裏克鎮英蘇牧業村棗農玉素甫·托乎提感慨地説。

  據了解,去年3月若羌縣實施精準扶貧工作以來,鐵幹裏克鎮英蘇牧業村充分利用牧民的草補資金和縣精準扶貧資金購買了181畝紅棗地,平均分配給了44戶貧困戶每戶約4畝紅棗地,建立了集中連片的精準扶貧基地,並邀請縣林業局技術人員深入扶貧基地為棗農開展紅棗管理技術培訓,如今紅棗都已賣完,貧困戶的心裏充滿了希望。

  卡斯木·亞森是塔什薩依村的村民,原是大山裏的牧民,從山上搬下來後,住進了60平方米的安居富民房,分到了20畝土地,還擁有一座120平方米的暖圈,心裏暖洋洋的,2016年僅紅棗收入就達2萬多元,村裏還給他免費發了十幾隻扶貧種羊。卡斯木説:“國家的政策太好了,我們需要什麼就給我們提供什麼,村裏給我們免費發肥料、種子和煤,還享受各種補貼,我一定好好幹,靠自己的雙手脫貧致富。”

  塔什薩依村是2012年在全縣牧民搬遷點設立的一個新村,位於若羌縣以西,距離瓦石峽鎮20多公里,若羌縣城100多公里,村民是來自治區級貧困村祁曼塔格村和鐵木裏克村,牧民遷居到此有242戶823人,其中一百多戶貧困戶通過紅棗種植、養殖等“訂單式”免費技能培訓 ,如今都已靠技能就業脫貧走向了致富路。

  自2006年年初,若羌縣啟動“定居興牧”工程以來,若羌縣先後整合扶貧資金8000余萬元用於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

  目前,塔什薩依村村裏移動、聯通、電信信號全覆蓋,電視、自來水、電網入戶率100%。村民家門口就有衛生室、文化室、雙語幼兒園、集貿市場、公交車,生活條件非常便利。

  2016年11月底,自治區脫貧驗收核查組在檢查塔什薩依村脫貧工作時時不禁讚嘆,在若羌縣根本分不出哪個是貧困村!

  據李江明介紹,2016年,若羌縣爭取各類扶貧項目資金635萬元,實施特色種植、特色養殖項目25個,大力推廣香蒜、黃恰麻古和土雞等棗樹立體間作套種養模式。通過項目實施扶持生産,1000余人脫貧致富。

  制定40項“若羌政策” 為全員脫貧兜底

  2016年年初,若羌縣立足“精準扶貧、保障基本”的原則,制定了《“一年高標準脫貧、四年穩定致富”精準扶貧實施方案》,出臺了40項精準扶貧政策,明確“八個一批”脫貧措施,確保每戶貧困對象至少享受2項幫扶措施,並建立“第一書記統籌協調,專項工作組強力推進,鄉鎮和村(社區)具體實施,部門單位積極聯動,訪惠聚工作組重點參與”工作機制,成立縣、鄉、村聯合作戰指揮部,研發啟用精準扶貧管理系統軟體,實現網上動態監控,挂圖作戰、銷號管理。創新“2+1=100”脫貧理念,凝聚政府、社會合力,帶動貧困戶自力更生,共同脫貧致富奔小康。

  一年來,若羌縣各級黨政領導深入調研、精準識別貧困對象,給全縣貧困人口建檔立卡,組建樓蘭愛心扶貧基金,由縣級幹部帶頭、全社會捐款獻愛心,通過慈善春晚,為樓蘭愛心扶貧基金募捐資金1650萬元,專款用於解決貧困群眾生産生活困難。成立國資愛心扶貧公司,快速多方籌措資金8000余萬元,參與縣域內穩定項目投資運營、滾動開發,並將經營收益用於全面支撐和保障財政兜底所有特困群眾持續增收。

  通過一年的努力,2016年若羌縣貧困收入家庭人均年收入達到5000元以上,率先在巴州實現了一年高標準脫貧目標。

  新的一年,若羌縣將在穩定致富上下功夫,狠抓技能培訓,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讓有勞動能力的人自食其力、勤勞致富,無勞動能力的孤寡病殘者通過財政兜底,實現全縣貧困群體同步邁入小康。

  (原標題:【網絡媒體走轉改】若羌縣765戶貧困戶一年全部脫貧)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