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法院對涉民生案件開展集中執行 保障民眾安度佳節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吳倩):歲末年初是農民工討薪案件較為集中發生的時期。為保障這類案件當事人儘快實現權利安度佳節,從去年12月12日起,中國各地法院開展為期兩個月的集中執行行動,著重執行追索勞動報酬等涉及民眾基本生活的9類案件。目前,執行到位金額超過38億元,8萬多名申請執行人收到了執行款。
在歷經兩年多的等待後,劉建龍、蔡彩雲等4人不久前終於領到了被廣西桂飄香食品有限公司拖欠的勞動報酬。為了讓四位農民工在年底前拿到工資,當地法院想盡了辦法。在“執行查控系統”對該公司銀行存款、車輛、房産等財産情況查詢沒能發現可供執行財産線索後,法院依法將該公司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並抓住該公司在商場辦産品展銷機會對公司法定代表人黃志勇進行約談,依法開具8萬元罰款決定,最終促其支付了拖欠的勞動報酬。這一案例入選最高人民法院涉民生執行的典型案例。
最高人民法院執行局副局長吳少軍指出該案的示範指導意義:“追索勞動報酬與群眾生計休戚相關,此類案件的執行是法院執行工作的重心和難點。部分被執行人心存僥倖,利用無自有房屋、財産難以核查等情況,以公司經營困難為藉口拒不支付勞動報酬,但這些都不是拒不履行支付勞動報酬義務的理由。這是通過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順利執結的,表明抗拒、逃避執行將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全國法院從2016年12月12日起開展的集中執行行動,涉及追索勞動報酬、農民工工資、贍養費、扶養費、撫育費、撫恤金、醫療損害賠償、交通事故人身損害賠償、工傷保險待遇等9類案件。至今已過去一個月,全國法院已向8萬多名涉民生案件申請執行人發放了執行款。最高法執行局副局長吳少軍介紹説:“在本次集中執行行動中,各地法院多措並舉,充分利用網絡查控系統、失信被執行人名單制度、追究被執行人拒執罪等方式,加大對被執行人財産查控力度,依法採取罰款、拘留、限制出境、限制消費等強制措施,制裁規避、抗拒執行的行為,對拒執行為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為涉民生案件執行開闢‘綠色通道’,接受財産線索舉報,當日立案、當日啟動查詢,發現財産立即採取查封、扣押、凍結措施。”
據了解,法院執行過程中,被執行人下落不明、難以尋找,部分執行標的處置難度大、財産難以變現,被執行人確實沒有履行能力等問題時有發生。法院方面當天也再次呼籲,全社會共同努力徹底解決執行難問題。吳少軍説:“需要形成源頭治理、監管有序、制裁有力、社會協同的綜合體系,需要健全工資支付監控和保障制度,完善工資保證金制度,推進企業工資支付誠信體系建設,建立健全企業失信聯合懲戒機制,等等。同時,也要加強社會保險保障體系建設,確保人民群眾不會因特別事件而陷入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