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2020年中國新型職業農民將超2000萬

2017-02-07 16:59:57|來源:國際在線|編輯:王濤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李晉):中共中央國務院近日正式發佈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文件提出要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農村發展新動能,並以提高農民收入為目標。中央一號文件系列指導政策的出臺,為多年來一直備受關注的“職業農民”發展之路帶來了新的機遇。

  今年,在北京市通州區經營著上百畝農場的趙文廣迎來了他從中學教師轉行到“職業農民”的第十個年頭。目前他的農場裏主要種植紅星蘋果和從歐洲引進的高端水果“不老莓”,經過兩年多的培育,農場小有規模,效益不錯。在趙文廣看來,目前投身農業、尤其是走職業化的道路,無論是從産量和品質都有自己的優勢和良好的前景:“我有個朋友在東北種大豆,就是土生土長的一種,但是品質和産量甚至高過國外轉基因,其實中國不是農業做不好的。踏踏實實做農業還是比較穩定的,只是週期可能長一些。中國來看,最有發展前景的就是農業。”

  經過多年的穩定發展,像趙文廣這樣有技術、懂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群體正在不斷壯大,通過政策支持和培訓,中國目前新型職業農民主要以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方式實現轉型。農業問題專家、中國社科院教授李國祥認為,新型職業農民切中了中國農業農村持續發展的關鍵問題,將有效解決中國農業生産“後繼無人”的隱患:“我們國家隨著大量農村勞動力轉移到城鎮從事非農産業,現在在農村中主要是以留守老人和婦女為主,這樣就帶來一個現實問題,誰來種地。解決這個問題,從中央頂層設計視角來看,就是培養培育新型的職業農民,讓有知識、年輕、有技術、會管理,懂經營,這樣的人來投身農業。”

  近日,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正式發佈,新型職業農民的培養和支持被連續第五年寫入“文件”。比如文件提出,要繼續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整合各渠道培訓資金資源,建立政府主導、部門協作、統籌安排、産業帶動的培訓機制;要開展現代青年農場主培養計劃、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輪訓計劃和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示範培訓,把返鄉農民工納入培訓計劃,培育100萬人次,探索培育農業職業經理人等。

  李國祥認為,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強調,要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農村發展新動能。這項改革涉及到中國農業發展和農村建設的方方面面,也將進一步增加農村和農業對於新型職業農民的吸引力。李國祥説:“從一號文件精神來看,新型職業農民成長有非常好的條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取得成效,對我們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的吸引力我們還是很有期待。探討我們現在的農業生産,吸引消費者升級,可以和二三産業融合,産生很多新的業態,這類農民,或者現在不是職業農民,但是已經掌握了一定的本領,再和傳統農業結合起來,發展機會還是非常多的,尤其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都有部署。”

  而根據中國農業部日前出臺的“十三五”全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發展規劃,到2020年中國新型職業農民將超過2000萬,成為中國農業發展改革的強大新動能,對此,李國祥教授認為,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育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政策的持續關注和支持,讓農民得到切實的實惠:“從政策上來看,要給他政策,土地流轉,融資等要給他們更多的條件,組織動員,才能發展新農業,才可能呆在農村。農村生活好了,物質文化生活條件非常好,這樣農民能夠留下來成為新興職業農民。”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