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新常態•光明論】農業供給側改革:錢袋子鼓了 菜籃子優了

2017-02-09 16:43:09|來源:光明網|編輯:張倩楠

  光明網訊“菜籃子”更優、“錢袋子”更鼓、承載鄉愁的美麗鄉村……這些心願實現起來都不再是夢。抓住新春佳節的尾巴,中央一號文件給全國人民送上了一份大禮。

  “經過多年不懈努力,我國農業農村發展不斷邁上新臺階,已進入新的歷史階段。”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是改革開放以來第19份以“三農”為主題的一號文件,也是自2004年以來,連續第14次聚焦“三農”。

  文件開篇中提到,要把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農業農村工作的主線。為何會鎖定農業供給側改革?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將會給農業、農民、農村帶來怎樣利好?

  “菜籃子”更優 開啟現代農業

  俗話説,手中有糧、心頭不慌。

  2015年,我國糧食産量取得“十二連增”。豐收背後,糧食收儲面臨新矛盾,特別是糧價下行壓力加大、主産區倉容缺口巨大、國內外糧價倒挂給糧食收儲帶來很大壓力。

  糧食産量連增,為何依然發愁?糧食增産的背後透露了我國農業怎樣的問題,又將會如何改革?

  

  2017年1月23日下午,山西省運城(市)永濟市開張鎮常旗營村,中年農民陳革新正在年邁有病的老父親的幫助下,一邊給自家的8畝麥田施肥,一邊抓緊時間冬澆小麥。

  “儘管近年來我國糧食連年增産,供求總量基本平衡,但結構性矛盾問題也十分突出。玉米出現階段性供過於求,大豆缺口逐年擴大,優質飼草供應不足,有效供給不能適應需求變化。”農業部副部長余欣榮認為,“農業供給側改革不是聚焦數量問題,主要是結構和效益問題。

  西南財經大學中國西部經濟研究中心講師伍駿騫表示,“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需要走出單純的農業産業,在農業、農村、農民之外探尋現代農業發展的道路,跳出‘三農’解決三農問題,使百姓獲益。”

  對此,一號文件給予了格外重視和關注。主要體現為“三區、三園、一體”:“三區”就是糧食生産的功能區、重要農産品的保護區和特色農産品的優勢區。三園”指的是現代農業産業園、科技園、創業園。而"一體"是指田園綜合體。文件特別規定,支持有條件的鄉村建設以農業合作社為主要載體,讓農民充分參與和收益,建設集循環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于一體的田園綜合體。

  總體上來講,通過“三區、三園和一體”的建設,來優化農村的産業結構,促進三産的深度融合,把農村各種資金、科技、人才、項目等要素聚集在一起,加快推動現代農業的發展。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