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寂寞:2千萬"空巢青年"獨居 靠購物精神慰藉
中國有這麼一類人,正在城市蔓延。他們是主動選擇獨居的年輕人,他們遠離家鄉,在大城市中打拼,還大都有一份收入尚可的工作,他們大多20歲至39歲,他們的同類人竟有2000萬人。調查顯示,空巢青年比普通青年感覺更孤獨,但是也有人認為,他們比普通人自由。另外,一份報告顯示,"空巢青年"除工作外,生活中更多的是在出租房裏上網、玩手機和一個人吃飯。他們更願意在美食、服飾、數碼産品等方面上花錢,追求高品質。21%的"空巢青年"有"月光"現象或輕度負債。看完這些,是不是恍然大悟找到了同類,而更恍然大悟的終於找到了自己“剁手”的根源所在。
獨自居住的“空巢老人”經常被我們反復提及,而“空巢青年”還是一個比較新鮮的名詞。與被動獨居的空巢老人相比,空巢青年更多的是主動選擇獨居的年輕人:他們遠離家鄉,在大城市中打拼,還大都有一份收入尚可的工作。
新華網的報道援引的一項數據顯示,國內20歲至39歲的獨居者數量目前已經接近2000萬人。今年開始,空巢青年這個人群越來越多的得到關注,有調查顯示,空巢青年比普通青年感覺更孤獨,但是也有人認為,選擇這種生活方式的人,更多的是選擇了自由。那麼,“空巢青年”們的生活現狀如何?他們又是如何看待自己的生活呢?一起到青島去看看。
結束了一天的工作,張豪傑從青島李滄區回到家中。這套九十多平方米的兩居室,是他去年貸款買下來的,目前一個人住。家裏佈置簡單,連電視都沒有。
公司職員 張豪傑:大多數時候是自己做飯的,一個星期能做幾次,不一定,差不多的話,也就兩三次吧,因為在家吃的時候很少,一般在外面吃的比較多。
一個人住,通常一個菜、一碗麵,就可以解決晚餐。27歲的張豪傑,2013年開始在青島一家二手房交易網站工作至今,收入還不錯。業餘愛好不多的張豪傑,平時在家主要是看看書、和朋友喝喝小酒。對比買房前與人合租的日子,張豪傑説,雖然獨居沒什麼不適應,可也有孤獨寂寞冷的時候,新家更像是一個旅館,即使是休息日,他也更喜歡去辦公室。
公司職員 張豪傑:我只是覺得這份工作挺開心的,我寧願在公司裏面待著,有那個氛圍,在家也不能説是沒事做,一個人就覺得挺沒意思的。
相比沒事就往公司跑的張豪傑,24歲的王振霖則更享受當下的獨居生活。
王振霖 青島某律師事務所律師:在獨居的環境中,自己可以尋找自己的快樂,比如健身,和朋友出去吃飯聊天,再就是看看書看看電視。
王振霖是煙臺人,大學畢業後來到青島一家律所工作。眼下,他自己租一了套兩居室,月租兩千多元。在他看來,獨居有利有弊,從他自己的生活來説,利佔90%,弊佔10%,那麼這10%的弊,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呢?
王振霖 青島某律師事務所律師:大學的時候有舍友,有事情需要幫助的時候,比如自己病了,很不舒服的時候 或許會有人幫幫你 這可能是大家在獨居的時候 産生的一個共同的想法和感覺吧。
專家:別讓生活“空巢”變精神“空巢”
獨自居住的空巢青年,在消費上也會與普通青年有些差別。比如叫外賣比自己做飯的人更多,在服飾、數碼産品等方面的消費也更高,現在網絡上流行的“一人食”,很多就是針對獨居青年的生活特點而製作的。而當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空巢”生活,也引發了一些關注和焦慮。那麼,這真的是一個需要解決的社會問題嗎?
青島市民:和別人合租吧,熱鬧點 一個人的話,有點無聊。
青島市民:我肯定是和朋友合租 一個人住太無聊了,真的。
自己有經濟能力的話 我更希望自己買一套房子在外面住 因為這樣會比較方便 晚上太晚回家也不會打擾到家長
從記者的隨機採訪來看,很多人認為,獨居對於年輕人的最大挑戰,在於孤單;而最大吸引力,則是自由。從心理學的角度出發,業內人士則認為,這個群體的擴大,其實是一個積極的社會信號。
王竹君 心理諮詢師:空巢獨居青年,也有積極的一面,説明他們生活能夠自理,沒有太強的依賴感,另外有一些青年還是非常有夢想的,能夠放棄一些舒適的生活,能夠獨立完成心中的目標和夢想。
業內人士説,內心世界強大,不易受外界觀念左右,在事業上能找到價值感的青年,獨居生活的負面影響並不顯著。反之,自製力和自律性差的人,則容易出現問題。也有學者認為,社會應給與獨居青年更多的理解,不要刻意打上“剩女”、“光棍”等標簽。另外,獨居青年也要多走出去,培養興趣愛好,擴大社交圈,別因生活的“空巢”造成精神的“空巢”。
(原標題:中國式寂寞:2000萬“空巢青年”一個人生活 靠買買買精神慰藉...)